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

尚书大传》卷三:“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馀,何如?’”《韩诗外传》、《说苑》亦记其事,有记为周公旦语。后因以“爱屋及乌”谓爱其人兼爱与之有关的人或物。《孔丛子.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釐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明许自昌《水浒记.投胶》:“他们都是你舅舅的相识,你何无爱屋及乌情?”


连动 比喻爱某个人而连及他有关的人或物。语本《尚书大传·牧誓·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高和《越轨诉讼》:“我看你们俩是真好,尤其是雅兰,对你真心真意,一心扑在你身上,~,连我都沾光了,你可不能让人家姑娘伤感情。”△描写人际关系之语。也作“推爱屋乌”、“屋乌推爱”、“屋乌之爱”。


【典源】《尚书大传·牧誓·大战》:“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何如?’”《艺文类聚》卷九十二引《太公六韬》曰:“武王登夏后,以临殷民,周公旦曰:‘臣闻之,爱其人者,爱其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余胥。’”《韩诗外传》卷三、《说苑·贵德》亦载,文有不同。

【今译】 周武王东征伐纣,纣王大败,自焚而死。武王认为天下尚未安定,心中惶惶不安,召见姜太公问道:“进入殷商之地以后,该怎么办呢?”姜太公回答说:“我听说过,喜爱一个人就连他房屋上的乌鸦也会爱惜,憎恶一个人就连他屋外的篱笆也会憎恶,以此来对待商朝的臣民,怎么样?”又有记为周公旦语。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喜爱某人而随之喜爱与其有关的事物; 也用以咏乌鸦。

【典形】 爱及屋乌、人好乌好、同瑞周王屋、屋上乌、誉乌、爱屋乌。

【示例】

〔爱及屋乌〕宋·苏轼《故周茂叔先生濂溪》:“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

〔人好乌好〕唐·杜甫《奉赠射洪李四丈》:“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

〔同瑞周王屋〕 南朝梁·刘孝威《乌生八九子》:“永愿共栖曾氏冠,同瑞周王屋。”

〔屋上乌〕 宋·苏轼《次韵叶至远见赠》:“人皆劝我杯中物,我独怜君屋上乌。”

〔誉乌〕 宋·范成大《题请息斋六言》:“坐隅但忌占��, 屋上何烦誉乌?”


【词语爱屋及乌】  成语:爱屋及乌汉语词典:爱屋及乌

猜你喜欢

  • 鲁殿书

    同“鲁壁简”。明陈子龙《赠冒嵩少佥宪时冒荐边才而长嗣襄为索五十寿诗》:“审才旧守周官典,赐履曾开鲁殿书。”

  • 锦书难托

    源见“织锦回文”。比喻情书难以寄到。宋陆游《钗头凤》词:“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 夸父追日

    同“夸父逐日”。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主谓 夸父,古传说中人物。夸父拼命追赶太阳。形容人们征服自然的愿望

  • 柴桑翁

    源见“柴桑”。指陶潜。宋朱熹《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愿书今日怀,远寄柴桑翁。”【词语柴桑翁】   汉语大词典:柴桑翁

  • 君家果

    《世说新语.言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即孔坦,字君平。夫子,对男

  • 雉雊

    《书.高宗肜日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孔颖达疏:“雉乃野鸟,不应入室,今乃入宗庙之内,升鼎耳而鸣……《汉书.五行志》刘歆以为鼎三足,三公象也,而以耳行,野鸟居鼎耳,是小人将居公位,败宗

  • 风云月露

    比喻词藻华丽、吟风弄月,而没有任何真实价值的文章。出自隋李谔的文章。参见“连篇累牍”。李谔曾撰文批评当时的轻薄、华丽、冗长的文风,说其是:长篇大论无非是月、露的形状,堆满案头和箱中的文章都是描写的风、

  • 用命

    《书.甘誓》:“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旧指“用命”为奉命或效劳。【词语用命】   汉语大词典:用命

  • 蛟龙引子

    旧题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瓠子河决,有蛟龙从九子自决中逆上入河,喷沫流波数十里。”传说,蛟龙曾率九子逆河水而行,激水喷沫十分壮观。后用为咏蛟龙戏水的典故。唐.杜甫《到村》:“蛟龙引子过,荷芰逐花

  • 绿衣

    《诗.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相传此系卫 庄姜伤己之诗。古人以黄为正色,绿为间色,间色为衣,黄色为里,比喻尊卑倒置,贵贱失所。后因以“绿衣”为正室失位的典故。唐李德裕《讨回鹘制》:“亟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