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点睛

点睛

源见“画龙点睛”。指绘画、文章在关键处能点出要旨,传出神彩。清李渔闲情偶寄.格局》:“犹塑佛者不即开光,画龙者点睛有待。”


点睛”,现在常说成 “画龙点睛”。讲话或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以一两句精辟的话语提示主旨,使之有力地传神达意,便被称为“点睛之笔”或 “画龙点睛”。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卷七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梁武帝时,有位画家张僧繇 ( yáo) ,曾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白龙,但均未 “点睛”( 画眼睛) 。人问为何? 他说 “点睛”即飞去。大家谁也不相信,而且认为他的说法很荒诞。在众人的要求下,他给一面墙上的两条龙画上了眼睛。笔一离墙,“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而另外墙上的两条龙却还在那里。

这个故事,便是 “点睛”一语的由来,而后成为成语 “画龙点睛”。


【词语点睛】   汉语词典:点睛

猜你喜欢

  • 燕昭馆

    源见“黄金台”。指战国时燕昭王为招贤纳士所筑的碣石宫。泛指招纳贤士的馆舍。清姚鼐《送张橿亭少詹为晋阳书院山长兼寄朱石君方伯》诗:“郊环如可待,休逾燕昭馆。”【词语燕昭馆】   汉语大词典:燕昭馆

  • 含饭之恩

    《晋书.郗鉴传》:“初,鉴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鉴名德,传共饴之。时兄子迈外甥周翼并小,常携之就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贤,欲共相济耳,恐不能兼有所存。’鉴于是独住,食讫,以饭著两颊边,

  • 碧宝鸡

    源见“陈宝雄”。戏称报晓的雄鸡。唐李商隐《西南行却寄相送者》诗:“明朝惊破还乡梦,定是陈仓碧宝鸡。”

  • 五十犗为饵

    源见“钓东海”。借指办大事要有大气魄,大手段。宋辛弃疾《哨遍.赵昌父之祖有亭名鱼计宇文叔通为作古赋今昌父之弟成父于所居凿池筑亭榜以旧名余为赋哨遍》词:“其外海茫茫,下有龙伯,饥时一啖千里。更任公五十犗

  • 剑迷船畔

    源见“刻舟求剑”。谓因固执成法,不知变通而迷惘。唐罗隐《谢刑部萧郎中启》:“爰自南国辞耕,东堂奉贡,剑迷船畔,胶在柱间。靡旗而何啻再奔,绕树而岂推三匝。”

  • 后至之诛

    《国语.鲁语下》载:吴国使臣问孔子:人之尸骨“何为大”?孔子说:“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又曰:“〔防风〕,汪芒(或作‘汪罔’)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

  • 弹贡禹冠

    同“弹贡氏冠”。唐薛逢《上吏部崔相公》诗:“公车未结王生袜,客路虚弹贡禹冠。”

  • 织女桥

    源见“乌鹊填桥”。泛指仙桥。唐李邕《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凰飞。”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雕刻。舍:停止。雕刻时,干干停停,朽木也刻不动,如果持之以恒,哪怕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器。比喻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晋

  • 拔一毛而利天下

    毛:原指汗毛,后也指羽毛。 拔一根汗毛而有利于天下。 比喻损失小而获益极大。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明.张岱《斗鸡檄》:“张两翼以战垓心,敢辞踯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