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流言蜚语

流言蜚语

泛指毫无根据的挑拨诽谤之辞。明文秉《先拨志始》卷下: “或巧布流言蜚语,或写匿名文书。 ” ●《书·金縢》: “武王既丧, 管叔及群弟乃流言于国曰: ‘公将不利于孺子。’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乃有蜚语,为恶声闻上。” 管叔:名鲜,文王第三子。群弟: 指蔡叔,霍叔。流: 散布。公: 指国公。孺子: 即稚子。指成王。蜚: 同 “飞” 。周武王去世以后,管叔就和他的几个弟弟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又,西汉武安侯田蚡与魏其侯窦婴一向有矛盾,田蚡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便编造流言,说窦婴诽谤武帝,并传到武帝那里,以致窦婴论罪处死于渭城(今陕西咸阳市东)。


并列 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乱议论或诽谤、挑拨离间的话。语本《尚书·金滕》:“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又《汉书·楚元王传》:“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间。”李云德《沸腾的群山》:“俞立平说:‘这个娘们在孤鹰岭镇是有名的花舌子,能说会道,爱道听途说,爱散布~。’”△贬义。多用于写背后造谣中伤的话。→风言风语 闲言碎语 无稽之谈 赤口毒舌。也作“流言飞文”、“流言飞语”、“流言风语”。


没有根据的话谓之 “流言蜚语”。

流言”与 “蜚 ( fēi) 语”实际义同。

何谓 “流言”? “流”引申有 “散 ( sàn) ”义,谓流散、散布。《诗·大雅·荡》: “流言,浮浪不根之言也。”谓无根据之言。对此言语,人们应有怎样的态度呢? 《礼记·儒行》: “过言不再,流言不极。”疏: “若闻流传之言,不穷其根本所从出处也。”意谓不必管它,不追究它的出处,如此而已。

“蜚语”又是何谓呢? “蜚”通 “飞”。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墨子为木鸢 ( yuān) ,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陈奇猷集释:“蜚、飞同。”因此,“蜚语”即所谓飞短流长之语。

流言蜚语”一作 “流言飞语”,系造谣中伤、诽谤他人之语。“飞短流长”一语义亦同。听者最起码的底线应是不信、不传,而散布者在当今则应负 “诽谤罪”之责。流言与谣言义近,皆止于智者。


【词语流言蜚语】  成语:流言蜚语汉语词典:流言蜚语

猜你喜欢

  • 汉珮

    同“汉皋佩”。宋孙光宪《临江仙》词之二:“终是有心投汉珮,低头但理秦筝。”

  • 明并日月

    《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后以“明并日月”谓光明灿烂与日月同辉。多以称誉帝王英明。晋刘琨《劝进表》:“陛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虑

  • 京兆牛衣

    源见“牛衣对泣”。形容士人出身贫困。王章曾官京兆尹,因以“京兆”为其代称。宋苏辙《和柳子玉纸帐》:“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孙布被旋须缝。”

  • 博浪飞椎

    《史记.留侯世家》载:秦始皇灭韩,张良为韩报仇,在沧海君处得力士,做铁椎重一百二十斤,趁秦始皇东游,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后因以“博浪飞椎”为抗暴复仇的典故。清朱彝尊《彭城道中咏古二首》之二:“博浪飞椎

  • 庭中犊鼻

    源见“未能免俗”。形容清贫。唐李颀《别梁锽》诗:“庭中犊鼻昔尝挂,怀里琅玕今在无?”

  • 天上玉麒麟

    同“天上石麟”。元耶律楚材《和裴子法见寄》:“天上玉麒麟,英才可珍惜。”

  • 九节杖

    《刘根外传》:“汉武帝登少室,见一女子以九节杖仰指日。”《真诰》:“杨羲梦蓬莱仙翁拄九节杖而视白龙。”“九节杖”即仙人所用器具。唐.杜甫《望岳》诗:“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词语九节杖】 

  • 一百五日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每年冬至节令过后的一百零五日即为“寒食节”。后世诗文中常用“一百五日”指代寒食节令。唐.崔橹《春日即事》:“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

  • 河章

    源见“孝女寻尸”。指歌颂孝女之歌。宋苏轼《端午帖子词.太皇太后阁》之五:“忠臣谅节今千岁,孝女孤风满四方。不复巫阳占郢梦,空馀仲御扣《河章》。”【词语河章】   汉语大词典:河章

  • 求羊踪

    源见“蒋生径”。喻指高贤来访的行踪。唐王维《黎拾遗昕裴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诗:“何人顾蓬径,空愧求 羊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