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洞庭张乐

洞庭张乐

庄子.天运》:“北门城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注:咸池,古乐名,传说为黄帝之乐。洞庭,广庭;洞庭之野,指天地之间),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注:怠,指恐惧之心消退),卒闻之而惑(注:惑,指陶醉于其声而如同暗惑一般),荡荡默默(注:荡荡,平易:默默,无知貌),乃不自得。’帝曰:‘汝怠其然哉!……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庄子想说明“至乐”之理,故借黄帝与其臣子北门城的对话而加以说明。北门城不悟“至乐”之道,故初闻其声感到惊惧,再闻其声,稍悟其旨,恐惧之心退息。最后再赏,知与天地礼义相合,于是陶醉其声,如同暗惑一般。听其音再体悟其玄理,更觉荡荡无偏,默默无知,呈现物与我皆忘之感。所谓“至乐”,按黄帝说法是最上乘之乐,它必须顺乎天理,应乎自然,得之于心,随心适性,然后才发之为声,奏之成曲。就是说,它是黄帝崇高的德行教化与高超的乐声相结合的产物一一此即所谓“咸池之乐”。后因以“洞庭张乐”用为至乐之典。

宋.辛弃疾《水龙吟.题雨巖。巖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巖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词:“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


【典源】《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 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庄子·至乐》:“咸池九韵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不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

【今译】 北门成问黄帝说:“您在洞庭之野 (相传在天池之间) 演奏《咸池》大乐,我初听时感到害怕,再听时畏惧减退,最后听时就心神摇荡,口不能言,以至把音乐和我自己都忘掉了。”

【释义】 后以此典指演奏盛大音乐;也用以咏黄帝事。

【典形】 洞庭张乐、黄帝乐、咸池奏、轩皇张乐、鱼龙舞洞庭、张洞庭、张乐、张乐洞庭、乐奏洞庭、咸池韵。

【示例】

〔洞庭张乐〕 南朝齐·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

〔黄帝乐〕 宋·陈与义《居夷行》:“洞庭叶稀秋声歇,黄帝乐罢川杲杲。”

〔咸池奏〕 唐·李适《唐中和乐舞辞》:“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薰。”

〔轩皇张乐〕 宋·陆游《岳阳楼》:“轩皇张乐虽已矣,此地至今朝百灵。”

〔鱼龙舞洞庭〕宋·苏轼《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之一:“君王自北西巡狩,再使鱼龙舞洞庭。”

〔张洞庭〕宋·黄庭坚《再次孔四韵》:“端可张洞庭,寥阔世未信。”

〔张乐〕 北周·庾信《贺新乐表》:“臣等并预钧天,同观张乐,轩墀弘敞,栏槛眺听。”

〔张乐洞庭〕 清·钱谦益 《炼丹台》:“张乐洞庭野,采药黟山巅。”


猜你喜欢

  • 南宅楼桑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

  • 惊弦

    同“惊弓”。清黄遵宪《雁》诗:“汝亦惊弦者,来归过我庐。”【词语惊弦】   汉语大词典:惊弦

  • 鸣琴化

    同“鸣琴化治”。唐 袁求贤《早春送郎官出宰》诗:“鸣琴化欲展,起草恋空频。”

  • 清流投浊流

    《新五代史.李振传》载:唐末李振“尝举进士,咸通(唐懿宗年号八六〇-八七四年)、乾符(唐僖宗年号,八七四八七九年)中,连不中,尤愤唐公卿。及裴枢等七人赐死白马驿(天祐二年,九〇五年,朱全忠聚裴枢等朝士

  • 杏树

    参见:种杏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其他汗青,古时在竹简上写字,先用火烤干竹子中的水分,可免虫蛀,因烤竹出水如汗,谓之汗青。借指史册。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但要留得一片丹心光照史册。表现临死不屈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语出宋·文天祥《过零丁

  • 指树为姓

    晋.葛洪《神仙传》卷一“老子”:“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此为道家之一传说。老子外字聃,故亦称老聃。传说

  • 投簪

    晋.左思《招隐》诗:“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音zān,古音为叶韵读如zhēn)。”簪是连结冠与发的一种器物,说投簪,即投弃冠簪,冠是古时官僚士大夫所戴的帽子,投弃冠簪等于说“挂冠”,就是辞官不仕的意

  • 川泽纳污

    比喻人能兼容善恶,广为包函。《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薮:湖泽。瑾、瑜:都是美玉之名。瑕:玉上的斑点、疵病。江湖大而广,可容纳一些

  • 我劳如何

    劳:劳苦。 我是多么劳苦啊! 原是自叹劳苦之辞。语出《诗.小雅.绵蛮》:“道之云远,我劳如何!”后也用作怀人之语。“劳”作“忧愁”“操心”解。三国.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