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关汉卿《救风尘》一折:“恁时节,船到江心补漏迟,烦恼怨他谁。事要前思,免劳后悔。”船到江心才想到补漏洞,为时已迟了。后以船到江心补漏迟比喻事先没及早防备,临时补救,无济于事。也简作“江心补漏。”元
源见“郁林石”。喻指清廉家风。清钱谦益《父馀道加封征仕郎户科给事中制》:“家传载廉之石,菽水为欢;庭生交让之木,冠衣相代。”
同“去鲁迟迟”。宋吴儆《减字木兰花.朱子渊见和次韵为谢》词:“禄仰晨昏,同是迟迟去鲁人。”
源见“窃?”。形容人目随心乱,怀疑他人偷窃。南朝 宋颜延之《庭诰》:“嫌或疑心,诚亦难分。动容窃斧,束装偷金,又何足论也!”
晋.傅玄《九曲歌》:“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年将终,时光已经消逝,风光景色一时都绝灭了。如果能够用长绳把太阳牢牢系住,使韶光长留人间,那该多好啊!“长绳系日”,意谓留住
同“负郭田”。金元好问《九月七日梦中作诗续以末后二句》:“六国印,何如负郭二顷田。”
同“谢公屐”。谢灵运小名客儿。清赵翼《庚午同年》诗:“步联谢客登山屐,醉湿陶家漉酒巾。”
《尚书大传》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谓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有德行,皆可旌表。后亦泛称风俗淳美。唐刘知幾《史通.疑古》:“尧舜之人,比屋可封。盖因《尧典》成文,而广造奇说也。”前蜀杜光庭《寿春
衡:秤;镜:鉴察。指区分良莠善恶。出自唐韦嗣立之语。韦嗣立(654-719年)字延构,郑州阳武(今河南原武)人。其父思谦、其兄承庆,武则天时均曾任宰相。嗣立少举进士,曾任双流令、莱芜令、凤阁舍人等职。
同“黄公酒垆”。唐陈子昂《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乌送往,素车永诀,黄炉谁赏?”【词语黄炉】 汉语大词典:黄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