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每况愈下

每况愈下

原作“每下愈况”,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用作“每况愈下”,义亦转变,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的意思。东郭子与庄子互相对话揭示道无处不在、广大无边而又体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的道理。东郭子问庄子,道表现在什么地方?庄子回答道,不论什么地方都有道。东郭子说,请你举个例子,庄子说,在蝼蚁那里。东郭子问,举例怎么这样卑下呢?庄子又说,在草中。东郭子说,怎么愈来愈低了呢?庄子说,砖头瓦块,拉屎撒尿无不有道。东郭子不再问了。庄子说,你的问题,本来未接触实质。一个官员向市场人员打听如何鉴别猪之肥瘦,市场人员说,愈是看猪的下部愈清楚,因此,只要踩一下猪腿就知道了。你不要太过于固执,道都是依赖于具体事物的。

【出典】:

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

【例句】:

宋·洪迈《容斋续笔·蓍龟卜筮》:“伎术标榜,所在如识,……人人自以为君平,家家自以为季主,每况愈下。” 清·黄宗羲《吾悔集》一:“自公六亡,每况愈下。”


主谓 况,比较。愈,越,更加。原为“每下愈况”。语出《庄子·知北游》:“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意为估量猪之肥瘦,越近猪的脚胫越能显出它是否真肥。比喻越是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多作“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钱钟书《围城》3:“斜川客观地批判说:‘……老一辈一天少似一天,人才好像~。’”△贬义。多用于比喻形势状态的变化方面。→江河日下 一落千丈 ↔日新月异渐入佳境 步步高升 欣欣向荣。也作“每下愈况”。


每况愈下”表示越来越坏之意。

“下”,下等、低下,引申为差、坏。

“愈”,越来越。

那么,“况”呢? 是否为 “情况”或 “状况”之义呢?

“况”,此处义为 “更加”,程度副词。 《国语·晋语》: “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韦昭注: “言以众故杀君除民害,众益以为厚。”“众况厚之”犹谓 “众益厚之”,况: 益,更加。

因此,“每况愈下”,说的是 “情况 ( 状况) 每每更加越来越差( 坏) ”。双重强调。当然,语言中人们不会把 “更加”与 “越来越”连用,只用一个就够了。

每况愈下”由 “每下愈况”转变而来,意思是说,每往下说,就越能比照说明。 “况”在此亦不作 “情况”或 “状况”讲,而是“比况”、“比照”之义。此语出自 《庄子·知北游》。旧时曾有某文化名人把 “每况愈下”说成了 “每下愈况”,一时传为笑谈。此二语实亦易混,唯明其义方不误之。


【词语每况愈下】  成语:每况愈下汉语词典:每况愈下

猜你喜欢

  • 知不足

    自知德性、才学不够。《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庾亮尘

    同“庾公尘”。唐殷尧藩《襄口阻风》诗:“曹瞒曾堕周郎计,王导难遮庾亮尘。”唐韩偓《驿步》诗:“物近刘舆招垢腻,风经庾亮污尘埃。”

  •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生刍:喂牲畜的草料。如玉:形容友人品德像玉一样纯洁。 一捆青草备为饲料,等待如玉的友人来到。 常用作迎客之辞。语出《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汉.邹长倩《遗公孙

  • 补牍

    《宋史.赵普传》:宋太祖时赵普为相,刚毅果断,以天下为己任。他曾荐某人为官,太祖不用。第二天复奏其人,太祖仍不用。第三天,普又奏其人,太祖怒,撕碎奏牍掷地。赵普颜色不变,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望风希指

    望:观。风:形势,事态的变化。希:企望,窥测。指:意图。谓察言观色,迎合君王或上司的意旨。形容谄媚巴结的行为。《三国志.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

  • 长绳系景

    同“长绳系日”。《周书.萧大圜传》:“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宁俟长绳系景,实不愿之。”见“长绳系日”。【词语长绳系景】  成语:长绳系景汉语大词典:长绳系景

  • 珠唾

    同“珠玉”。宋张元幹《夏云峰.丙寅六月为筠翁寿》词:“锦肠珠唾,钟间气,卓荦天才。”宋杨万里《谢陈希颜惠兔羓》诗:“先生锦心冰雪肠,银钩珠唾千万章。”【词语珠唾】   汉语大词典:珠唾

  •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见〔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词语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成语: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 大智若愚

    同“大智如愚”。清薛福成《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或谓骆公生平不以经济自命,其接人神气浑穆,人视之固粥粥无能,而所至功成,所居民爱……岂其大智若愚耶?”主谓 有才能有智慧的人,不露锋芒,表面上看来

  • 桑海

    同“沧海桑田”。唐杨炯《和辅先入昊天观》:“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明李东阳《和萧封君凤仪遗诗四十韵》:“世运迭推代,昔闻桑海三。”【词语桑海】   汉语大词典: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