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正学

正学

明初儒士方孝孺的书斋。方孝孺(1357-1402年),字希直,又字希古,浙江宁海人。明初大儒宋濂的弟子。洪武时为汉中教授,建文时任侍讲学士。燕王朱棣起兵,当时朝廷发布的诏书和檄文大多出自于他的手笔。燕王攻入京师(今南京)后,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孝孺誓死拒不草诏,慷慨就义,被灭十族(九族及其朋友和弟子),死者竟达800余人。孝孺举止端整,工于文章。每写出一篇,海内便争相传诵。他在任汉中教授的时候,每天与诸生讲论学问,不知疲倦。蜀献王(明太祖第十一子)听说孝孺的贤名后,就聘请他做嫡长子的老师,尊以特殊的礼节,并将他的书斋命名为“正学”,人们都称他为正学先生。

【出典】:

明史》卷117《诸王列传二·蜀王椿传》3579页:“蜀献王椿,太祖第十一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十八年(1385年)命驻凤阳。二十三年(1390年)就藩成都。……既至蜀,聘方孝孺为世子傅,表其居曰‘正学’,以风蜀人。”《明史·方孝孺传》4017、4018页:“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每见,陈说道德。王尊以殊礼,名其读书之庐曰‘正学’。”


【词语正学】   汉语词典:正学

猜你喜欢

  • 翔鸿

    飞翔于高空的鸿雁,比喻在朝的大臣。《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陆沉之羽,复与翔鸿抚翼。”吕向注:“翔鸿,喻朝士也。言我顿蒙天恩,再得与朝士齐列也。”【词语翔鸿】   汉语大词典:翔鸿

  • 济西田

    《左传.僖公三十一年》:“三十一年春,取济西田,分曹地也。使藏文仲往,宿于重馆。重馆告曰:‘晋新人得诸侯,必亲其共,不速行,将无及也。’从之,分曹地,自洮以南,东傅于济,尽曹地也。”春秋时鲁僖公三十一

  • 永言孝思

    言:思:助词。 永远遵循孝道。语出《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晋.潘岳《藉田赋》:“念兹在兹,永言孝思。”唐.韩休《梁宣帝明帝二陵碑》:“永言孝思,式是前烈。”

  • 啖蔗

    《世说新语.排调》载:顾恺之吃甘蔗,先从梢部吃起。别人问他为何这样吃法,他回答说:“渐入佳境。”唐.韩愈《答张彻》诗:“初味犹啖蔗,遂通斯建瓴。”后因以“啖蔗”为情况愈来愈好的典故。宋.李弥逊《将至徽

  • 雌雄风

    《文选》卷十三战国楚.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敝开)襟而当之(受风吹拂),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

  • 栉比鳞次

    源见“比栉”。谓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一样排列。形容排列得非常紧密。《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上植杨柳,旁种蔓荆,栉比鳞次,赖以为固。”并列 栉,梳子、篦子一类的梳头用具;比,紧靠;

  • 杨氏叹交衢

    源见“杨朱泣歧路”。表示临歧送别的离情伤感。三国 魏嵇康《答二郭》诗之三:“所好亮若兹,杨氏叹交衢。”

  • 佥谐

    《书.舜典》载:帝舜征询意见以任命臣工之事,多有“佥曰”、“汝谐”之语。后遂以“佥谐”谓遴选、任命朝廷重臣。《梁书.江革传》:“广陵太守江革,才思通赡,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铉,实允佥谐

  • 卖剑渤海

    同“卖剑买牛”。明李梦阳《送李中丞赴镇》诗:“屯田金城古不谬,卖剑渤海今其时。”

  • 灼见真知

    同“真知灼见”。正确透彻的见解。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平素具有灼见真知,临时乃能因材器使。”见“真知灼见”。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平素具有~,临时乃能因材器使。”【词语灼见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