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正史

正史

指《史记》、《汉书》等历代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为了有别于编年等史书。以帝王本纪为纲,故称正史。《隋书.经籍志》二:“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代之史,至数十家。惟《史记》、《汉书》,师法相传,并有解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一.正史类》:“正史之名始见于南朝梁阮孝绪《正史削繁》,后见于《隋志》,至宋而定著十有七。明刊监版,合宋、金、辽、元四史为二十有一。皇上钦定《明史》,又诏增《旧庸书》为二十有三。近搜罗四库薛居正《旧五代史》,得裒集成编,钦禀睿裁,与欧阳修书并列,共为二十有四。”正史就成了官修史书的专称。皇上:指清乾隆帝。


【词语正史】   汉语词典:正史

猜你喜欢

  • 同流合污

    原作“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原意指言行与流俗常人相同,后用来称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孟子在批评那些好好先生时说,这种人降低自己身分,说话、办事都和流俗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在黑暗的社会里仿佛过得很舒心,平常

  • 斧断

    源见“绣衣持斧”。指执法断案。《梼杌闲评》八回:“本道昨过武当山下,有妇人称冤,系黄乡宦的媳妇,被钦差大臣程士宏无端陷害,全家冤惨已极,原呈在此,求大人斧断。”【词语斧断】   汉语大词典:斧断

  • 珠履三千客

    同“三千珠履客”。唐杜牧《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诗:“君为珠履三千客,我是青衿七十徒。”【典源】《史记·春申君列传》:“越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春申君舍之于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

  • 布衣之怒

    《战国策.魏策》:“秦王怫然怒,谓唐雎( ㄐㄩ jū 居)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 言行信果

    见“言必信,行必果”。郭沫若《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从今后,望~,和睦万邦。”【词语言行信果】  成语:言行信果汉语大词典:言行信果

  • 知彼知己

    既了解自己,也了解对方。这是古代兵法家的术语,意谓熟知敌我双方的情势。春秋齐孙武《孙子.谋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并列 对敌我双方情况都了解得十

  • 劓鼻

    参见:掩鼻

  • 不见是图

    不见( ㄒㄧㄢˋ xiàn ):未显现。图:谋。 谋画于事物尚未形成之时。 古人强调知几慎微。语出《书.五子之歌》:“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孔颖达疏:“顾氏云:‘怨岂在明,未必皆在明著之时,必于

  •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见“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词语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成语: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汉语大词典: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 字不灭

    源见“三岁字”。喻指情谊深挚。唐顾况《赠别崔十三长官》诗:“相识三十年,致书字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