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形容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蛮不讲理地加人罪名。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受晋献公之托,大臣荀息拥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君。这时,以里克、丕郑为首的忠于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的一班大臣派人刺杀奚齐于停丧处所。而后,荀息又拥立奚齐的弟弟卓子为君。不久,又被里克派人杀之于朝,荀息也被迫自杀。在秦、齐诸大国的支持下,夷吾归国为君,是为晋惠公。他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地位,就于公元前650年下令里克自杀。他说,没有你,我就当不了国君。然而,几个月来,你先后杀死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臣,现在我当你的国君,不是很困难的吗?里克这时已看透了晋惠公的真实面目。回答说,如果我不杀死那两个国君,哪里轮到你坐这个位子。你现在想处死我,给我强加一些罪名,那是很容易的。随即自杀了。

【出典】:

左传·僖公十年》:“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杀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

【例句】:

宋·刘克庄《与郑丞相书》:“凡人之身,岂能无过;苟欲加罪,何患无辞!” 清·归庄《感事寄二受翁二首》之二:“欲加之罪岂无辞,惟德成邻乃见疑。”


其他 《左传·僖公十年》载:晋献公死后,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和公子卓,以及大夫荀息。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将杀里克时,惠公派使臣对他说:“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指随心所欲地诬陷别人。姚雪垠《李自成》2卷27章:“‘可是,老徐,李自成没有什么罪名,咱们收拾了他,对别人怎么说呀?’‘~!’”△贬义。用于指罗织罪名,诬陷无辜者。→故入人罪 罗钳吉网 莫须有 ↔罪有应得 不打自招。也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也省作“欲加之罪”。


【词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汉语词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猜你喜欢

  • 御风列

    源见“列子御风”。借指得道仙人。宋苏轼《和陶郭主簿》之二:“愿因骑鲸李,追此御风列。丈夫贵出世,功名岂人杰?”

  • 天女散花

    《维摩诘经.观众生品》:“维摩诘以身疾,广为说法。佛告文殊师利:‘汝诣问疾。’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尔时

  • 舞荒鸡

    源见“闻鸡起舞”。谓有志之士及时奋发。金元好问《送王亚夫举家归武昌》诗:“春风两淮多鼓鞞,军中少年舞荒鸡。”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面对落花,慨叹春光逝去,人似归燕,见故地陈迹依然。 原意是抒发伤春惜时,抚今思昔的感慨。语出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事畜

    见“仰事俯畜”条。【词语事畜】   汉语大词典:事畜

  • 舌剑唇枪

    形容言词犀利,如枪剑一样锋快。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公则公言之,私则私言之,不必效舌剑唇枪,徒劳往返耳。”亦作“唇枪舌剑”。见“唇枪舌剑”。《烈火金刚》28回:“齐英这番话,可真是厉害!

  • 吟式微

    源见“歌式微”。表示思归之情。唐王维《渭川田家》诗:“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泣秋扇

    同“泣团扇”。唐李咸用《倢伃怨》诗:“不得团圆长近君,珪月鈋时泣秋扇。”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原作“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意为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能安定。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后,庆父串通鲁庄公夫人哀姜,先后杀死继位国君公子般和公子启方(即鲁闵公)。引起鲁国臣民公愤。次年,中原霸

  • 秦山望海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秦山即会稽山,会稽山上有夏禹穴及庙,秦始皇祭大禹,登临此山,立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