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楚材晋用

楚材晋用

原指楚国不会用人,人才相继逃往晋国。后来泛指谁会用人,人才就会流向哪里。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举因被人诬告私遣岳父王子牟逃亡外国而先后流亡郑国、晋国。他的朋友声子因这样一个有才之士为晋所用而极觉可惜。公元前547年,他自晋国出使归来,令尹子木向他了解晋国情况。他回答说,晋国的正卿不如楚国,而它的大夫却十分贤明,都是当卿的人才。好象杞木、梓木、皮革都是来自楚国一样,晋国的不少的大夫也都是从楚国去的。而后,他又列举包括伍举在内的一大批楚国人才在晋国受到重用的事实,批评楚国政策上的失误,并提醒子木这样下去会对楚国造成严重危害。子木十分害怕,将此意告知楚康王,楚王下令增加伍举的官禄爵位并派他的儿子接他回国。

【出典】: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及宋向戌将平晋、楚,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例句】:

南朝陈·沈炯《太极殿铭序》:“楩楠豫章,地沦外寇;楚材晋用,非复我求。” 唐·令狐德棻《周书·沈重传》:“不忘恋本,深足嘉尚,而楚材晋用,岂无先哲。”


并列 引用别国人才或自己的人才外流为他人所用。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果如此讲求研练,十年以后,中国内外文武人才皆当辈出,决不致有乏才之患,亦何庸~,雇募洋师。”△用于人才方面。


【典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今译】 春秋时,声子出使晋国,回到楚国后,令尹子木向他了解晋国的情况,声子说,虽晋卿不如楚卿,而晋大夫却比楚大夫强,皆有公卿之才。楚臣在楚国不受重用,却在晋国发挥才干,正像杞梓 (木材) 、皮革,都是从楚地运去的一样。楚国有材,而晋国在使用。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才外流,为别国、别地所用。

【典形】 楚材、楚材晋用、晋用、杞梓、收杞梓。

【示例】

〔楚材〕 唐·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

〔楚材晋用〕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萧公墓志铭》:“周朝以楚材晋用,不停于平章; 赵璧秦求,无论于羁远。”

〔晋月〕元·耶律楚材《和张敏之鸣凤曲韵》:“有材希晋用,失志欲刘依。”

〔杞梓〕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七年可识,抱杞梓而呈才。”

〔收杞梓〕 宋·苏轼《蔡景繁官舍小阁》:“文昌新构满鹓鸾,都邑正喧收杞梓。”


【词语楚材晋用】  成语:楚材晋用汉语词典:楚材晋用

猜你喜欢

  • 郑声乱雅

    比喻邪恶战胜正义。严复《论中国分党》文: “郑声乱雅,乡愿乱德,维新之种将为所绝,此又为一类。” 参见:○恶紫夺朱【词语郑声乱雅】  成语:郑声乱雅

  • 圆泽

    源见“三生石”。借指与之交谊深厚的僧人。宋苏轼《过永乐文长老已卒》诗:“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 商老

    同“商山四皓”。唐杜甫《收京》诗之二:“羽翼怀商老,文思忆帝尧。”【词语商老】   汉语大词典:商老

  • 铁画银钩

    唐欧阳询《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后用“铁画银钩”谓书法家运笔既刚劲又柔媚。元贡师泰《送国字张教授》诗:“六书垂世尽谐声,八体弥文贵句曲。黄钟大吕徒协和,铁画银钩谩摹录。

  • 梅尉

    源见“吴市隐”。用作县尉的美称。唐李端《送赵给事侄尉丹阳》诗:“遥知拜庆后,梅尉称仙才。”亦泛称地方官。唐孟郊《同从叔简酬卢殷少府》诗:“梅尉吟楚声,竹风为凄清。深虚冰在性,高洁云入情。”【词语梅尉】

  • 子路负米

    《孔子家语.致思》:“昔者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者不可复得也。’”后以“子路负米”为躬身孝亲之典

  • 歌小海

    《晋书.隐逸传.夏统》:“伍子胥谏吴王,言不纳用,见戮投海,国人痛其忠烈,为作‘小海唱’,今欲歌之。”西晋太尉贾充在一次春游时遇见隐士夏统在船上晒草药。他不知夏统为隐士,问他能否唱乡土歌曲,夏统就“以

  •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俛(同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晋王羲之于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同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饮酒赋诗,王为之作序,生动

  • 一亩宫

    《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唐.孔颖达疏:“儒有一亩之宫者,一亩,谓径一步,长百步,为亩若折而方之,则东南西北各十步为宅也,墙方六丈,故云一亩之宫。”儒生能安贫乐道

  •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语出《论语.宪问》:“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朱熹集解:“孔安国曰:‘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