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楚材晋用

楚材晋用

原指楚国不会用人,人才相继逃往晋国。后来泛指谁会用人,人才就会流向哪里。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举因被人诬告私遣岳父王子牟逃亡外国而先后流亡郑国、晋国。他的朋友声子因这样一个有才之士为晋所用而极觉可惜。公元前547年,他自晋国出使归来,令尹子木向他了解晋国情况。他回答说,晋国的正卿不如楚国,而它的大夫却十分贤明,都是当卿的人才。好象杞木、梓木、皮革都是来自楚国一样,晋国的不少的大夫也都是从楚国去的。而后,他又列举包括伍举在内的一大批楚国人才在晋国受到重用的事实,批评楚国政策上的失误,并提醒子木这样下去会对楚国造成严重危害。子木十分害怕,将此意告知楚康王,楚王下令增加伍举的官禄爵位并派他的儿子接他回国。

【出典】: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及宋向戌将平晋、楚,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例句】:

南朝陈·沈炯《太极殿铭序》:“楩楠豫章,地沦外寇;楚材晋用,非复我求。” 唐·令狐德棻《周书·沈重传》:“不忘恋本,深足嘉尚,而楚材晋用,岂无先哲。”


并列 引用别国人才或自己的人才外流为他人所用。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果如此讲求研练,十年以后,中国内外文武人才皆当辈出,决不致有乏才之患,亦何庸~,雇募洋师。”△用于人才方面。


【典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今译】 春秋时,声子出使晋国,回到楚国后,令尹子木向他了解晋国的情况,声子说,虽晋卿不如楚卿,而晋大夫却比楚大夫强,皆有公卿之才。楚臣在楚国不受重用,却在晋国发挥才干,正像杞梓 (木材) 、皮革,都是从楚地运去的一样。楚国有材,而晋国在使用。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才外流,为别国、别地所用。

【典形】 楚材、楚材晋用、晋用、杞梓、收杞梓。

【示例】

〔楚材〕 唐·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

〔楚材晋用〕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萧公墓志铭》:“周朝以楚材晋用,不停于平章; 赵璧秦求,无论于羁远。”

〔晋月〕元·耶律楚材《和张敏之鸣凤曲韵》:“有材希晋用,失志欲刘依。”

〔杞梓〕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七年可识,抱杞梓而呈才。”

〔收杞梓〕 宋·苏轼《蔡景繁官舍小阁》:“文昌新构满鹓鸾,都邑正喧收杞梓。”


【词语楚材晋用】  成语:楚材晋用汉语词典:楚材晋用

猜你喜欢

  • 拔本塞源

    见〔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见“拔本塞原”。明·王守仁《传习录》:“夫~之论不明于天下,则天下之学圣人者,将日繁日难,斯人沦于禽兽夷狄而犹自以为圣人之学。”→釜底抽薪↔缓不济急【词语拔本塞源

  • 叔宝清

    《晋书.魏瓘传》附《卫玠传》:“刘恢、谢尚共论中朝人士,或问:‘杜乂可方卫洗马不?’尚曰:‘安得相比,其间可容数人。’恢又云:‘杜乂肤清,叔宝神清。’其为有识者所重若此。”“叔宝”是晋代名士卫玠的字,

  • 生刍奠

    同“生刍致祭”。宋杨万里《四十九祖母朱氏挽词》:“眼底生刍奠,身前泛柏舟。”

  • 麈尾谈玄

    《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晋王衍字夷甫,官至司徒,喜好老庄,善于清谈)容貌整丽,妙于谈玄(谈玄,即清谈,指魏晋时期崇尚老庄,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恒捉白玉柄麈尾(麈,音zhǔ,是像鹿但比鹿大的一种

  • 蛮争触斗

    同“蛮触交争”。清尤侗《满庭芳.偶语》词:“瓮里醯鸡,裈中虮虱,人生大抵皆然。蛮争触斗,割据几山川!”并列 蛮、触:指昆虫的触角。为了触角一样的小事去争斗。语本《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

  • 墙东客

    源见“墙东”。指隐者。宋朱熹《呈黄子厚》诗:“珍重墙东客,遥怜此意同。”

  • 禁中颇牧

    《新唐书.毕鍼传》载:唐宣宗时,党项扰河西,翰林学士毕鍼上破羌条陈甚悉,帝大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 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于是拜鍼为邠宁节度使、河西供军安抚使。鍼于任期内多所建树。后以“禁

  • 众人国士

    《战国策.赵策一》:豫让为知伯报仇,伏在桥下刺杀赵襄子,被捉住后,襄子问他为什么一定要为知伯报仇,“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战国时,

  • 寄傲羲皇

    源见“北窗高卧”。形容人心境恬逸,生活闲散自适。清梁鼎芬《携酒菱湖亭上》诗:“寄傲羲皇陶令醉,许身稷契杜陵孱。”

  • 当车泣

    源见“神禹泣罪”。指执政者自责其过失。唐李商隐《有感》诗之一:“有甚当车泣,因劳下殿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