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染指于鼎

染指于鼎

比喻占取非所应得利益。公元前605年,楚国送给郑灵公一只甲鱼。当时郑国大夫公子宋、公子家二人正在入朝,突然,公子宋的食指跳动不已,就把它给子家看,说,以往我发生这种情况,一定会尝到新奇的美味。等到进朝后,厨子正准备把甲鱼切块,两人相视而笑。郑灵公问他们为什么笑,子家就把刚才的情况告诉了郑灵公。等到把甲鱼炖好赐给大夫吃的时候,也把公子宋招来却偏不给他吃。公子宋发怒,把手指蘸在鼎里,尝了尝味道退了出去。郑灵公也生了气,想处死公子宋。公子宋和公子家先行下手。当年夏天,他们杀死了郑灵公。

【出典】:

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例句】:

全唐诗》610皮日休《酒中十咏酒床》:“开眉既压后,染指偷尝处。”


述补 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用手指在鼎中蘸一下,品尝滋味。后比喻攫取非分的利益。《左传·宣公四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尝之而出。”△贬义。多用于描写谋篡作恶。→染指垂涎 馋涎欲滴 垂涎三尺 ↔不忮不求。 也作“染指羹鼎”。


【词语染指于鼎】  成语:染指于鼎汉语词典:染指于鼎

猜你喜欢

  • 沉静少言

    见“沉默寡言”。《周书·王盟光子显传》:“幼而敏悟,~。”

  • 皂白不分

    同“不分皂白”。比喻好坏不能分辨。清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至不驱之夷,应俟事竣,另行示期,再准搬回长住,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见“不分皂白”。清·

  • 吐凤才华

    源见“吐凤”。形容非凡的才华。清张鸣珂《百字令.题沈书卿松隐庵读书图》词:“吐凤才华,枯蟫滋味,好作千秋想。”

  • 廉远堂高

    喻帝王的尊严。《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无)级,廉近地,则堂卑。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级:等。廉:堂的边角。意谓天子位在臣民之

  • 弓冶之传

    同“弓冶箕裘”。明 吾丘瑞《运甓记.剪发延宾》:“孩儿陶洪,诗书勤习,堪承弓冶之传。”【词语弓冶之传】  成语:弓冶之传

  • 愚移

    同“愚公移山”。唐黄滔《融结为河岳赋》:“共触愚移,倾缺其天枢地轴。”【词语愚移】   汉语大词典:愚移

  • 螽羽诜诜

    源见“螽斯”。比喻夫妇和睦,子孙众多。明无名氏《四贤记.媒议》:“但只愿螽羽诜诜,掌上珠还。”【词语螽羽诜诜】  成语:螽羽诜诜汉语大词典:螽羽诜诜

  • 馀耳

    同“耳馀”。明高启《北郭秋夜喜徐幼文远来兼南游》诗:“愿君穷达存此心,勿使千年笑馀 耳。”

  • 驽马恋栈豆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曹爽传》:“爽必不能用范计。”裴松之注引干宝《晋书》:“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驽马:劣马,跑不快。栈豆:马枥中

  • 买臣薪

    同“买臣采樵”。清 丘逢甲《村居书感次崧甫韵》:“入传且栽元亮柳,行歌肯负买臣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