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

原是佛家语,指人有心性、有本分。指要留得原来的心性和本分。 王安国(?-1757年),字春圃(Pǔ普),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授编修,升侍讲。提督肇高(今广东肇庆市、高要县)学政。乾隆十年(1745年),召为兵部尚书。乾隆二十年(1755年),升吏部尚书。还在王安国当初刚考中进士时,去拜见大学士朱轼,朱轼告戒王安国说:“读书人当官以后,要留得原来的心性和本分很难。”王安国一辈子都背诵这句话。后来作上大官,所用的衣服、食品、器具、用物等都不改变原来的俭朴习惯。

【出典】:

清史稿》卷304《王安国传》10499页:“安国初登第(考中进士叫“登科”),谒大学士朱轼,轼戒之曰:‘学人通籍(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是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后来也称初作官为“通籍”,意是朝中已经有了名籍)后,惟留得本来面目为难。’安国诵其语终身。至显仕,衣食器用不改于旧。”

【例句】: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然或修持未到,一入轮回,便迷却本来面目。” 李汝珍《镜花缘》22回:“你既不懂文墨,为何假充我们儒家样子,却把自己本来面目失了。” 李汝珍《镜花缘》46回:“故枣怪面似黑枣,橘怪面似黄橘。任他变幻,何能脱却本来面目!”


偏正 指人人原有的心地本分。后用以指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四讲:“但是现在的《三国演义》却已多经后人改易,不是~了。”△多用于性状方面。→原形毕露↔乔装打扮


【词语本来面目】  成语:本来面目汉语词典:本来面目

猜你喜欢

  • 抗行比元常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晋.王右军(羲之)《自论书》:“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钟繇,字元长,三国魏书法家。张芝,

  • 大鱼出

    同“弦奏跃鱼”。唐杜甫《陪王侍御同登东山以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诗:”灯前往往大鱼出,听曲低昂如有求。”

  • 投弩

    《艺文类聚》卷六〇引《华阳国志》“邓芝(蜀汉新野人,为大将军,性刚简廉洁,善恤士卒)征涪陵,见玄猨抱子在树上,引弩射之,中猨母。其子为拔箭,以木叶塞创。芝乃叹曰:‘吾违物之性,其将死矣!’投弩水中。”

  • 魄兆

    《国语.晋语三》:“公子重耳其入乎,其魄兆于民矣。”韦昭注:“魄,形也。兆,见也。”后因以“魄兆”指征兆,先兆。《三国志.马良传》:“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词语魄兆】   汉语大词典:

  • 诏入玉楼

    源见“玉楼受召”。谓仙逝。宋葛长庚《摸鱼儿.寿傅枢阁中李夫人》词:“奈诏入玉楼,猛骑箕尾,四海忆霖雨。”

  • 鹃血

    源见“望帝啼鹃”。形容悲怨之深。清王夫之《读指南集》诗之一:“鹃血春啼悲蜀鸟,鸡鸣夜乱度秦关。”【词语鹃血】   汉语大词典:鹃血

  • 萧规曹随

    指萧何为汉丞相时所规定之法令制度,曹参继任汉丞相时,就按照这些既定政策治理天下。后以此典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曹参(?——前190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从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

  • 朱陈似一家

    同“朱陈之好”。宋王安石《和文淑湓浦见寄》:“相看楚越常千里,不及朱陈似一家。”

  • 怀鼠

    源见“鸱得腐鼠”。喻占有禄位。亦用为谦词。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怀鼠知惭,滥竽自耻。”【词语怀鼠】   汉语大词典:怀鼠

  • 三千击浪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周在《逍遥游》篇中,描写大鹏鸟迁徙南冥时,气势磅礴,能扶摇直上飞腾,能水击三千里。后用为比喻壮举之典。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三千初击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