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原意谓以诈术欺人,今谓反复无常。养猕猴的老翁给猕猴分发橡子。说,早上发三个,晚上发四个。猕猴们都很不满。老翁见状,改口道,那么早上发四个,晚上发三个,猕猴们一下子变得十分高兴。

【出典】: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例句】:

列子·黄帝》:“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物之能鄙相笼,皆若此也。” 五代后晋·刘煦《旧唐书·皇甫镈传》:“直以性惟狡诈,言不诚实,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圣聪,足见奸邪之极。”


并列 ①耍花招欺骗人。现多比喻反复无常、变化多端。语出《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卢秀灿《桃花梦》:“你叔公向来痛恨~、偷鸡摸狗之类不讲道德的行为,我相信他是会同情支持你的,是会出面为你说话撑腰的。”②形容数目众多。 唐·崔仁《新罗国故两朝国师教谥朗空大师白月栖云之塔碑铭》:“来者如云,~。”△多用于说明不专一、变化无常方面。→朝秦暮楚 ↔一心一意。 也作“朝四暮三”、“暮四朝三”。


解释本指只变名目,不变实质来欺骗人。现多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jū,猕猴)公赋(xù,橡实),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庄子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这就是“齐物”,并举了“朝三暮四”的例子来说明。这个例子说,养猴人给猴子分配橡果,说:“每位早上三颗晚上四颗。”所有的猴子都很气愤。养猴人又说:“既然这样,那么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于是所有的猴子都非常高兴。这个例子中,名义和实际都没有变化,但猴子的喜怒却不同,这就是所谓的看似不同,实际齐一的“道”。

近义朝秦暮楚反复无常

反义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例句

她这人总是朝三暮四,没有人喜欢她。


【词语朝三暮四】  成语:朝三暮四汉语词典:朝三暮四

猜你喜欢

  • 俊得江山助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然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后因以“俊得江山助”、“得江山助”指江山之美使文章增色。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

  • 葵藿倾太阳

    同“倾阳”。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 拔帜

    同“拔赵帜易汉帜”。唐魏徵《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于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明何景明《淮阴侯》诗:“大将登台贵,三军拔帜豪。”【词语拔帜

  • 庾郎菜

    源见“庾郎鲑菜”。指韭菜。形容寒士生活清贫。宋陈与义《再用迹字韵成一首》:“那知庾郎菜,地瘦饱金玉。”

  • 蚁喧床下

    同“蚁动牛斗”。清陈维崧《沁园春.病中云臣馈我药赀赋此志谢》词:“鼠斗庭前,蚁喧床下,败壁徒悬犊鼻裈。”

  • 埋狱

    《晋书.张华传》:“华大喜,即补焕(注:雷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剑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传说吴未灭时,张华夜观天象,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吴灭

  • 封侯骨

    旧时迷信说人的骨骼形貌呈现出腾达封侯的贵兆。翟方进(?-前7年)字子威,汝南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翟方进家世贫贱,十二、三岁时父亲去世,在太守府当小吏听差,因办事时动作迟钝,常遭到上司的辱骂。翟方

  • 春击催花鼓

    源见“催花鼓”。形容音乐的高妙动人。《幼学琼林》卷一:“豪吟释子,夜敲咏月之钟;胜赏君王,春击催花之鼓。”

  • 越王轼蛙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载:越王勾践将伐吴,出,见怒蛙,勾践俯凭车轼为敬。从者问故,勾践曰:“吾意者,今蛙虫无知之物,见敌而有怒气,故为之轼。”军士听之,“莫不怀心乐死”。后因以“越王轼蛙”为

  • 迎尘拜

    同“望尘而拜”。元张养浩《普天乐》曲:“折腰惭,迎尘拜。槐根梦觉,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