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晋君听琴

晋君听琴

韩非子.十过》:春秋时,卫灵公携乐官师涓访晋,晋平公欲闻新声而使师涓鼓琴。未终曲,晋乐师旷阻止不用再弹,平公问其所以,“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及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至于濮水而自投。故闻此声者,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其国必削。不可遂。’”平公固请师旷允许师涓奏完此乐,又请师旷奏清徵之声,接着又要求师旷奏清角之声,“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而有玄云自西北方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手足不灵活)病。”

春秋时候晋平公喜听音乐,追求逸乐,他固请师旷奏清角之声,结果引出晋国大旱,他自己也得了罢癃的病症。这个故事虽然玄虚,而韩非的用意却在于指出,不务治国之本,却一味追求声色享乐,其结果必然导致穷身败国。后以“晋君听琴”比喻不务国政,却一味追求声色狗马引出的教训。“靡靡之乐”后常作“靡靡之音”,原形容柔弱、委靡不振的乐声,后泛指一切不健康的黄色乐曲。

史记.殷本纪》:“(纣)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郭沫若《孔墨的批判》:“故尔所谓‘郑声淫’的‘淫’应该是过高的意思,决不是如像《毛毛雨》之类的那种所谓靡靡之音,倒是可以断言的。”


【典源】 《韩非子·十过》:“(卫灵公)遂去之晋。晋平公觞之于施夷之台。酒酣,灵公起曰:‘有新声,愿请以示。’平公曰:‘善。’…… (晋平公) 反坐而问曰:‘音莫悲于清徵 (zhi) 乎?’师旷曰:‘不如清角。’平公曰:‘清角可得而闻乎?’师旷曰:‘不可。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作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听之,听之将恐有败。’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听之。’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而有玄云从西北方起; 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隳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之间。晋国大旱,赤地三年,平公之身遂癃病。”

【今译】 春秋时卫灵公到晋国去,晋平公在施夷之台设宴欢迎。酒酣之时,灵公起身说:“听说有新乐,请演奏。”平公说:“好。”于是平公先让师涓演奏清商之曲,又使师旷弹奏清徵之音。平公又问:“没有比清徵更新的音乐吗?”师旷答道:“清徵不如清角。”平公说:“可以听听吗?”师旷说:“不可以听。从前黄帝与鬼神在泰山之巅聚会,作下《清角》乐曲。您今德薄,不能听它,听了恐将招祸。”然而平公坚持要听,师旷不得已而弹奏。一弹,则黑云从西北方涌来; 再弹,顿时风雨交加,撕碎帘帷,掀翻食具,吹落屋瓦。宾客四散逃走,平公伏在屋子里怕得发抖。以后晋国连续三年大旱,赤地千里,平公也身患重病。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音乐泣鬼神、惊天地; 也用以指君主不理政事,逸乐误国。

【典形】 飞瓦弹清角、晋君听琴、清角。

【示例】

〔飞瓦弹清角〕 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赠傅羲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晋君听琴〕 唐·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清角〕 魏·曹丕《善哉行》:“清角岂不妙,德薄所不任。”


猜你喜欢

  • 筹添海屋

    同“海屋添筹”。明 王錂《春芜记.庆寿》:“愿筹添海屋,算跻冈陵。”【词语筹添海屋】  成语:筹添海屋汉语大词典:筹添海屋

  • 季子贫

    同“季子貂敝”。唐 潘唐《下第归宜春酬黄颇饯别》诗:“承明未荐相如赋,故国犹惭季子贫。”

  • 陶白

    源见“陶白之资”。指陶朱公、白圭。借指商贾。晋葛洪《抱朴子.守塉》:“奇士之居也,进则侣鸿鸾以振翮,退则参陶 白之理生,仕必霸王,居必千金。”【词语陶白】   汉语大词典:陶白

  • 绣使

    同“绣衣持斧”。《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又有某绣使拜寇而乞生,某太守望敌而先退。”【词语绣使】   汉语大词典:绣使

  • 邴曼容

    《汉书.两龚传》:“琅邪邴汉亦以清行徵用,至京兆尹,后为太中大夫。……汉兄子曼容,亦养志自修,为官不肯过六百石(六百石是汉代官吏俸禄的一个等级,职务约为中下级小官),辄自免去。”汉邴丹字曼容,曾事琅邪

  • 阮孚貂

    源见“金貂换酒”。借指贳酒之抵押物。宋韩维《春朝》诗:“黄公酒垆上,谁贳阮孚貂?”【词语阮孚貂】   汉语大词典:阮孚貂

  • 鳞次相比

    见“栉比鳞次”。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细视之,乃群小蛤,~,绸缪巩固。”【词语鳞次相比】  成语:鳞次相比汉语大词典:鳞次相比

  • 难更仆数

    源见“更仆难数”。形容事物繁多,数不胜数。清马建忠《適可斋纪言》卷一:“告贷之方,难更仆数。散借于凡民,则苦其零星难集;专借于富豪,则虞其需索过多。”述补 形容事物数量极多,不可胜数。语出《礼记·儒行

  • 观河面皱

    《首楞严经》载:波斯匿王观看恒河,自伤发白面皱,而恒河不变。佛谓变者受灭,不变者原无生灭。后遂以“观河面皱”,比喻佛性永恒,人生易老。清钱谦益《留鸿节》诗:“观河面皱嗟君老,临井腰悬笑我衰。”【典源】

  • 蚁穴梦魂

    同“蚁梦”。宋黄庭坚《西江月.崇宁甲申遇惠洪上人于湘中洪作长短句见赠次韵酬之》词:“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莫将社燕等秋鸿,处处春山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