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春蚓秋蛇

春蚓秋蛇

春天的蚯蚓,秋天的蛇,形容书法拙劣,象蚯蚓和蛇那样柔软无力。王羲之(事迹见“坦腹东床”条)的书法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字洒脱奔放,而又矫健有力。时人称之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晋书》的作者高度赞扬王羲之的同时,也评述了其他书法名家,其中评价梁朝萧子云说:“近世人萧子云,其名传于大江南北,也只是得到成书而已,写字没有大丈夫的气魄,每一行都象春天的蚯蚓在爬,每个字都象秋天蜷曲起来的蛇”。

【出典】:

晋书》卷80《王羲之传论》2107页:“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例句】: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并列 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似的弯曲。①比喻书法拙劣,歪歪斜斜。语本《晋书·王羲之传论》:“(萧子云)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宋·苏轼《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病子云。”②比喻草书笔法神奇多变。清·顾复《平生壮观·怀素》:“《论书帖》规模右军,平正也;《千文自叙》若《笋帖》,有~之意,变化不可端倪,险绝也。”△用于书法。也作“春蛇秋蚓”。


【典源】《晋书·王羲之传》:“ (萧)子云近出,擅名江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 虽秃千兔之翰,聚无一毫之筋,穷万榖之皮,敛无半分之骨; 以兹播美,非其滥名邪!”

【今译】《晋书·王羲之传》评论南朝梁萧子云的书法,认为他虽然扬名江南,但书法柔弱无力,缺乏豪迈之气。字体如同春天的蚯蚓,冬天的蛇一样。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书法柔弱,缺乏骨力,多指字体拙劣; 也泛指所写之字。

【典形】 春蚓笔、春蚓秋蛇、秋蛇、秋蛇春蚓、蛇蚓不成书、投蚓、走蚓惊蛇、春蚓书、蛇蚓集。

【示例】

〔春蚓笔〕 宋·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之二:“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春蚓秋蛇〕 宋·苏轼《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秋蛇〕 清·唐孙华《山林》:“高吟惊夜鹤,落笔笑秋蛇。”

〔秋蛇春蚓〕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之一:“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蛇蚓不成书〕 明·袁宏道《方子公自真州入燕》:“蛇蚓不成书,获麟止于此。”

〔投蚓〕宋·陈与义《次韵家弟所赋》:“投蚓问公逢老手,联珠及我愧连枝。”

〔走蚓惊蛇〕 明·杨慎《一枝花》:“锦绣额赠新题,走蚓惊蛇; 丹青帧模巧样,回鸾舞鹤。”


【词语春蚓秋蛇】  成语:春蚓秋蛇汉语词典:春蚓秋蛇

猜你喜欢

  • 璇玑图

    晋代窦滔妻苏蕙所织回文诗图。唐武则天《璇玑图序》:“前秦苻坚时,窦滔镇襄阳,携宠姬赴阳台之任,断妻苏蕙音问。蕙因织锦为回文,五彩相宜,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名曰璇玑图

  • 芝艾俱焚

    《淮南子.俶真训》:“巫山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三国志.魏书.公孙度传》“权使张弥、许晏等”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秽害田,随风烈火,芝艾俱焚,安能白别乎?”芝,灵芝,古人视为瑞

  • 桥牛

    传说中虞舜祖父的名字。《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

  • 瞰亡

    窥视主人不在家而去拜访他。《孟子.滕文公下》:“阳货瞰( ㄎㄢˋ kàn 看)孔子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成红色的字。铁契:用铁板制成的契券。古时帝王颁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厚待遇或免罪特权的证件。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分封功臣,上者封王,次者封侯。把丹书铁契发给王侯及功臣,世代保持

  • 掷果风标

    源见“潘安貌”。喻指美男子的仪表。宋柳永《合欢带》词:“檀郎幸有,凌云词赋,掷果风标。况当年,便好相携,凤楼深处吹箫。”

  • 衣锦夜行

    同“衣绣夜行”。《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镠叹道:‘闻古人有云: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耳。’”《廿载繁华梦》二十回:“古人说:‘富贵不还乡,就如衣锦夜行。’那有知得?大人不如趁满任回来。”

  • 工度

    《左传.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争长……公使羽父请于薛侯曰:‘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周时谚语称:“山有木,工

  • 唾面自拭

    同“唾面自干”。宋陆游《自规》诗:“转喉畏或触,唾面敢自拭?”

  • 不世之功

    希世罕有的功绩。不世:不是世所常有。《后汉书.隗嚣传》:“足下将建伊、吕之业,弘不世之功。”李贤注:“不世者,言非代之所常有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