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箦
《礼记.檀弓上》:“曾子寝疾(卧病),病(古人称病危为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子春是曾参的弟子,元、申是参之子)。
童子曰:‘华而睆(华美而光亮)!大夫之箦(zé竹席)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jù瞪目惊视)然,曰:‘呼(音吁,嘘气声)!’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按:这是童子认为病人没听清,又重复一遍)曾子曰:‘然,斯季孙氏(鲁大夫)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jí危急)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识浅少智之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苟且求安)。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正,是,理得而心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反席(再到另一席上),未安(没有把身体放稳妥)而没。”
按照奴隶制社会的等级制度规定,只有大夫官才能用光泽华美的竹席。曾参非大夫之职,所以临死时坚持要把大夫季孙赐给他的好席换掉。
曾子对自身要求严格,非分之事决不悖礼去做。这一则“易箦”的故事,使后人看到了曾参始终不渝的高尚品格。
后称人病重将死叫做“易箦”。
宋.文天祥《言志》诗:“易箦不必如曾参,结缨犹当效子路。”
【词语易箦】 汉语词典:易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