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翁化俗

文翁化俗

汉书.文翁传》载:文翁,汉 庐江 舒人。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在成都市中起学宫,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用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率领学宫弟子同行,使传教令。蜀郡因此文风大振,教化大兴。后世用“文翁化俗”称颂地方官吏重视教化,移风易俗。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不封侯。”


【典源】 《汉书·文翁传》:“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今译】 汉代文翁,年轻时勤奋好学,通晓《春秋》,被选拔为郡县官吏。景帝末年出任蜀郡太守,他为政仁爱重视教化,看到蜀地偏远而民风鄙陋,决心加以诱导。他挑选了十几名德才兼备的郡县小吏亲自训戒,又把他们送往京都,随博士受业,或学习法令。几年以后,这些人学成回蜀,文翁对他们分别委以要职,并考察实绩予以荐拔,有的人后来做了郡守、刺史。文翁还在成都修建官学,招收各县人的子弟做学生,学习好的补充郡县官吏,差一些的为孝弟力田。文翁出外视察常挑选学生同行,让他们做随从官吏使之传达命令,出入官府。县里的官吏百姓见了都很羡慕。这样不几年大家都争做官学弟子,富人甚至出钱为子弟求得,从此蜀地风气大变,在京求学的人跟齐鲁等地差不多相等了。

【释义】 后以此典称颂地方官吏推广教化,治理有方。

【典形】 讲学文翁、文翁化俗、文翁讲肆、文翁教授、文翁儒化、文翁遗训、文翁分符、文翁之堂。

【示例】

〔讲学文翁〕 清·宋琬《送张蔚生明府之任剑州》:“讲学文翁今再睹,勒铭张载有新题。”

〔文翁化俗〕 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文翁讲肆〕 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文翁讲肆之堂,英灵雾集。”

〔文翁教授〕 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前贤。”

〔文翁儒化〕 唐·杜甫《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猜你喜欢

  • 如山如河

    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 三河领袖

    《北史.裴骏传》:“骏幼而聪慧,亲表称为神驹,因以为字。弱冠,通涉经史,方检有礼度,乡里宗敬焉。盖吴作乱于关中(注:公元四四五年,在今陕西省黄陵县一带,爆发了由卢水胡人盖吴领导的西北各族人民大起义,以

  • 倒餐蔗

    同“倒餐甘蔗”。宋戴复古《送吴伯成归建昌》诗之一:“无因暗投璧,有味倒餐蔗。”

  • 季常癖

    ①河东狮子吼

  • 题汉柱

    同“汉宫题柱”。唐沈佺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明朝题汉柱,三署有光辉。”【词语题汉柱】   汉语大词典:题汉柱

  • 霞杯

    源见“流霞”。盛满美酒的酒杯。亦借指美酒。宋 吕渭老《念奴娇.赠希文宠姬》词:“短短霞杯,温温罗帕,妙语书裙幅。”柳亚子《浣溪沙》词:“空对彩笺笼壁句,何曾醇酒醉霞怀?”【词语霞杯】   汉语大词典:

  • 曲台

    168 ① 秦宫名。《汉书.邹阳传》:“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不犯,兵加胡越。”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始皇帝所治处也,若汉家未央宫。”【词语曲台】   汉语大词典:曲台

  • 五行皆下

    同“五行俱下”。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读书则五行皆下,为文则七步成章。”

  • 剡曲棹

    同“剡溪船”。清唐孙华《题彭南畇先生坐游图》诗:“夜雪宜回剡曲棹,春风常对舞雩天。”

  • 山阳夜笛

    同“山阳笛”。宋张炎《凄凉犯.过邻家见故园有感》词:“因甚忘归,谩吹裂、山阳夜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