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文武并用

文武并用

指陆贾回答高祖刘邦说:文治武功要合并运用。后以此典指既重文治,又重武功,两手并用。汉高祖刘邦初得天下,建立汉朝,不懂文治,儒生陆贾却经常在他面前称说《诗》、《书》。刘邦骂道:老子的天下是靠骑马打仗用武力得到的,要读什么《诗》、《书》!陆贾回答说:“您在马上作战取得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且看商汤王、周武王以武力夺取天下,便顺应形势以文治巩固政权,文治武功合并运用,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啊!从前吴王夫差和智伯穷兵黩武以至败亡;秦朝使用严刑苛法不加改变,终于毁灭自己。当时假使秦朝统一天下以后,施行仁义,效法古代圣王,陛下又怎么能够取得天下?”此典又作“文武之道”。

【出典】:

史记》卷97《郦生陆贾列传》2699页:“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商汤王)、武(周武王)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春秋末期吴国国君,曾带兵攻越、败齐,与晋争霸,后被越国战败,自杀)、智伯(春秋末期晋国大夫,曾与韩、赵、魏三家瓜分范氏、中行氏土地,后又想灭赵氏,反被赵氏所灭)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王朝。秦始皇祖先一支造父被封于赵城,因此姓赵。嬴姓与赵姓同祖先,故秦始皇嬴政也称赵政)。乡使(假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例句】: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王导传》:“诚宜经纶稽古,建明学业,以训后生,渐之教义,使文武之道坠而复兴,俎豆之仪幽而更彰。” 唐·刘禹锡《上门下裴相公》:“夫异同之论,我以独见剖之;文武之道,我以全材统之;崇高之位,我以大功居之。”


主谓 既重视文治,又重视武功。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且(商)汤、(周)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兼用,长久之术也。”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垂拱而治。”△褒义。多用于治国之道方面。→文治武功↔文恬武嬉


【词语文武并用】  成语:文武并用

猜你喜欢

  • 如蚁附膻

    源见“膻行”。比喻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行为。梁启超《灭国新法论》:“夫使外国借债于我,而非有大欲在其后也,则何必互争此权,如蚁附膻,如狗夺骨?”见“如蚁慕膻”。梁启超《灭国新法论》:“夫使外国借债于我

  • 三朝元老

    《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 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后因以“三朝元老”指历事三位君主的重臣。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海宁陈文简公予告在家,来游西湖,人知三朝元老,观者如堵。”后用以泛指老资

  • 屈原沉

    同“屈原沉湘”。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诗:“静思屈原沉,远忆贾谊贬。”

  • 裂帛系书

    源见“雁足书”。指设法传送信息。南朝 梁江淹《恨赋》:“裂帛系书,誓还汉恩。”

  • 据鞍读书

    《北周书.樊深传》:“深性好学,老而不倦,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肢体,终亦不改。”又《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每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后以此用为勤

  • 渐鸿陆

    源见“鸿渐”。喻仕进。明汤显祖《奉举主刘中丞开府闽中》诗:“俪景渐鸿陆,扬蕤觌紫宸。”

  • 一掷千金

    同“一掷百万”。唐 吴象之《少年行》:“一掷千金混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负。”老舍《四世同堂》三十:“甘心作奴隶的人是不会豪放的;敢一掷千金的人必不肯由敌手下乞求一块昭和糖吃。”见“一掷百万”。秦牧《神速

  • 冲天翼

    源见“一鸣惊人”。比喻施展抱负并做出惊人业绩的人。前蜀贯休《遇叶进士》诗:“自愧龙钟人,见此冲天翼。”【词语冲天翼】   汉语大词典:冲天翼

  • 白鸥猜

    源见“鸥鹭忘机”。受到白鸥的猜忌。喻怀疑其存机心俗念。宋 赵希迈《八声甘州.竹西怀古》词:“锦缆残香在否,枉被白鸥猜。千古扬州梦,一觉庭槐。”

  • 化鹤去山林

    源见“辽东鹤”。喻弃官隐居。宋辛弃疾《最高楼.送丁怀忠》词:“是梦他松后追轩冕,是化为鹤后去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