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摸棱两可

摸棱两可

对问题的正反两面含糊其词,不明确表态,又写作“模棱两可”。比喻为人圆滑,不负责任。出自唐苏味道的事迹。苏味道(648-705年),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进士及第。延载元年(694年)曾任宰相,但第二年便因事被出为集州刺史。至圣历元年(698年)再任宰相。据史书记载,他前后居相位数载,却没有任何作为。他曾对人讲:处理任何事情最好都不要决断明白,否则出了错误必会遭到谴责。只要摸棱以持两端就可以了。因此当时人称其“苏摸棱”。“摸棱两可”,即由此发展而来。

【出典】:

旧唐书》卷94《苏味道传》2991-2992页:“味道善敷奏,多识台阁故事,然而前后居相位数载,竟不能有所发明,但脂韦其间,苟度取容而已。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是号为‘苏摸棱’。”

【例句】:

清·张廷玉《明史·余珊传》:“饰六艺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夺汉政,坚白异同,模棱两可。”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35章:“他觉得在文采的理论政策的渊博学问之下,就不敢坚持一个一定的主张,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两可,含混的语句了。”


【词语摸棱两可】  成语:摸棱两可汉语词典:摸棱两可

猜你喜欢

  • 武臣不惜死

    武将不怕死,岳飞认为这是创造天下太平的条件之一。《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胶柱

    同“胶柱鼓瑟”。明张居正《答蓟镇巡抚刘百川书》:“蓟 永事势,与他镇不同,若俟贼已见形,而后调兵支粮,则无及矣。事有权宜,不宜胶柱,惟公裁之。”【词语胶柱】   汉语大词典:胶柱

  • 橘中仙

    同“橘中叟”。清袁枚《杂诗八首》之八:“此时橘中仙,当日民之爹。”

  • 将珠抵鹊

    同“隋珠弹雀”。清黄遵宪《九姓渔船曲》:“张罗得鸟虽有缘,将珠抵鹊宁非误?”【词语将珠抵鹊】   汉语大词典:将珠抵鹊

  • 浸润之谮

    谓日渐积累起来的谗言,如同物件浸入水中,逐渐湿透。《论语.颜渊》:“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子张:春秋陈人,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字子张。问明:请问怎样才叫做见

  • 衔玉

    同“衔璧”。《后汉书.公孙述传论》:“及其谢臣属,审废兴之命,与夫泥首衔玉者异日谈也。”【词语衔玉】   汉语大词典:衔玉

  • 泾渭浊清

    同“泾渭分明”。三国 魏曹植《赠丁仪王粲》诗:“山岑高无极,泾 渭扬浊清。”

  • 封泥

    源见“泥封函谷”。谓关隘把守坚固。唐太宗《入潼关》诗:“弃?怀远志,封泥负壮情。”【词语封泥】   汉语大词典:封泥

  • 鹤归

    同“鹤归华表”。唐杜牧《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千载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宋钱熙逸句:“鹤归已改新城郭,牛卧重寻旧墓田。”【词语鹤归】   汉语大词典:鹤归

  • 鸾来仪

    源见“凤凰来仪”。指德化天下的瑞应。唐郑嵎《津阳门诗》:“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