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

比喻自欺欺人。晋国范氏家族被灭亡的时候,有一个人乘机到范家偷了一口大钟。想背走他,钟大背不动。他就用锤子把它打成小块,谁知一锤下去,响声大作。盗钟的人害怕别人听见,马上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出典】:

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例句】:

清·曹雪芹《红楼梦》9回:“贾政也掌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


连动 捂住耳朵去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本《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红楼梦》9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哄人而已。”△贬义。多用于想方设法掩盖掩盖不了的事。→自欺欺人。也作“塞耳盗钟”、“掩耳盗钟”、“掩耳偷铃”。


解释掩:捂。盗:偷盗。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yǎn,遮蔽,掩盖)其耳。”

春秋时,晋国的贵族赵简子消灭了范氏家族后,有人趁机去拣范家的东西。有个人弄到了一口大钟,打算背着它跑掉。但是钟太大背不动,于是那人就用大锤砸烂它,钟发出了洪亮的声音。那人害怕别人听见钟声来和自己抢夺,就赶紧蒙上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吕氏春秋》记载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应当有自知之明,应当勇于面对自己的过错。害怕别人听到自己的过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害怕自己听到自己的过错就不对了。作为国家的君主害怕听到自己的过错,难道不像那个蒙着自己耳朵偷钟的人吗?

近义自欺欺人

例句

这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做法实在可笑!


【词语掩耳盗铃】  成语:掩耳盗铃汉语词典:掩耳盗铃

猜你喜欢

  • 轻诺寡信

    凡轻易许诺的人,事后往往不能实践其诺言,很少守信用。《老子》第五十五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并列 轻率地许诺,却不守信用。语本《老子》63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吴因易《宫闱惊变》

  • 苜蓿长阑干

    形容塾师生活之清苦。唐代薛令之为东宫侍读,待遇很差,作诗自嘲曰:“朝日上团圆,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栏杆。”苜蓿当菜,杂乱地放在盘子里。见《书言故事.俭薄类.苜蓿盘》。

  • 机轴

    源见“自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词采、风格。宋刘过《水调歌头.寿王汝良》词:“文采汉机轴,人物晋风流。”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太白曰:‘苍梧山崩湘水竭。’张籍曰:‘菖蒲花开月长满。’李贺曰:‘七

  • 轩辕张乐

    《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北门成,黄帝的臣子。咸池,乐名。洞庭之野,指天地之间。黄帝张至乐,北门成开始不悟

  • 蔽芾

    源见“召公棠”。《甘棠》诗三章,首句皆为“蔽芾甘棠”。后因以“蔽芾”颂扬官吏政绩卓著。唐刘长卿《奉和赵给事使君》:“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词语蔽芾】   汉语大词典:蔽芾

  • 潢污之荐

    源见“潢污可荐”。指以诚心祭祀。前蜀杜光庭《醮名山灵化词》:“爰择良日,仰报威灵,远中昭告之诚,辄罄潢污之荐。”

  • 同袍

    《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子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袍,长衣,像斗篷。古代军人行军时,日以当衣,夜以当被。后常以‘同袍’喻友爱之典。《文选》卷二九《古诗十九首》:“锦衾遗洛浦,同

  • 仲宣怀土

    源见“王粲登楼”。谓身在异乡,思念故土。王粲,字仲宣。前蜀韦庄《江上逢故人》诗:“江畔玉楼多美酒,仲宣怀土莫凄凄。”

  • 习家池

    《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高阳池在襄阳”南朝梁.刘孝标注引《襄阳记》曰:“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浮水,是游宴名处也。山简每临此

  • 徐福求仙

    《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僊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徐市,即徐福,秦方士,得求仙之遣而一去未归。后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