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书钞》卷六十五引《晋傅玄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与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比喻说人经常接触什么。将会受到影响。后因用指人的品行将因环境影响而发
《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后因以“鼎邑”指洛阳。唐杨炯《途中》诗:“悠悠辞鼎邑,去去指金墉。”【词语鼎邑】 汉语大词典:鼎邑
争:怎。 意谓“梅花香自苦寒来。” 比喻世事、人才不经艰苦磨练,难望有成。语出唐.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五灯会元.二〇
宋苏轼《仇池笔记.太尉足香》载:宋李宪官至太尉,独揽朝政,士大夫皆奴事之。彭孙当时得意,气凌公卿,然曾为李宪洗脚,并曰:“太尉足何香也?”李宪以足踏其头曰:“奴谄不太甚乎?”后遂以“太尉足”作为阿谀谄
源见“乘鸾”。喻升仙或仙家风采。元石子章《八声甘州》套曲:“跨凤吹箫三岛客,抱琴携剑五陵游。”【词语跨凤吹箫】 汉语大词典:跨凤吹箫
同“经笥便便”。宋范成大《己丑五月被召至》诗:“酒槽不奈青春志,经笥空供白昼眠。”【词语经笥】 汉语大词典:经笥
源见“梅花妆”。谓落梅花于额上。亦用以咏梅。明吴廷翰《素带儿.题梅》曲:“巡檐雪兴添,喜缟袂霜鬟笼翠钿。尤堪恋寿阳点妆,靓妆宫面。”
《宋史.文彦博传》:“〔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为堂,绘像其中,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后以“洛阳耆英会”指老人聚会以诗酒怡情悦性。
待人接物态度神色要考虑是否温和。《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自此一倡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绝。”并列 和,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