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各从其志”。
《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公元前三四九年,楚军入侵齐国。齐威王派名士淳于髡,
同“凤女台”。南朝 宋鲍照《升天行》:“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唐黄滔《催妆》诗:“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亦泛指华美的楼台。南朝 陈张正见《门有车马客行》:“舞袖飘金谷,歌声绕凤台。”【
宋苏轼《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后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形容拿不完,用不尽,非常丰富。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唐.李延寿撰《南史.谢灵运传》:“谢灵运云:‘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三国魏曹植字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博识安足继之。’”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中“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
《管子.轻重篇》:“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睹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父兄相睹树下,论议玄语,终日不归。是以田不发,五谷不柿,桑麻不种,茧缕不治。内
见“咬文嚼字”。清·张南庄《何典·序》:“讵能~,又何须之乎者也。”【词语嚼字咬文】 成语:嚼字咬文
源见“苌弘化碧”。谓蒙冤抱恨。唐温庭筠《马嵬驿》诗:“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成碧草愁。”
原指青年男子追求恋人而不得的失意心情,后则泛指没有能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古代民歌有:水中的鸟儿成双地唱,在那河中小岛上。那美丽善良的姑娘啊!哥哥想和她结鸳鸯。长长短短的水中菜,捞了这根捞那根。那美
同“顾荣扇”。清黄景仁《淮上夜发因忆壬辰之冬》诗:“东山宾从南州客,顾荣羽扇桓伊笛。”【典源】《晋书·顾荣传》:“属广陵相陈敏反……明年, 周与 (顾) 荣及甘卓、纪瞻潜谋起兵攻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