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故时措之宜也。”孔颖达疏:“措犹用也。言至诚者成万物之性,合天地之道,故得时而用之,则无往而不宜。”后因以“时措”谓因时制宜。《续资治通
同“菖歜”。昌,通“菖”。唐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食昌歜。”【词语昌歜】 汉语大词典:昌歜
同“梦三刀”。明张居正《送涂司理之叙州》诗:“尔梦刀州初拜官,风尘须借惠文冠。”
同“窃桃儿”。明高启《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疑是阿母傍,再谪偷桃儿。”
《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淮南子.泰族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以治大也。”炊、爨:同义,均为烧火做饭。比喻精打细算,或斤斤计较琐细的小事,付出
源见“白驹空谷”。比喻不被任用的贤才。《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那时天下乂安,万民乐业,朝有梧凤之鸣,野无谷驹之叹。”【词语谷驹】 汉语大词典:谷驹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后遂用为吟咏天
原作“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指不能因为一个人说得好便推举他,也不能因为一个人品行不好而不采纳其好的主张。后则偏重后者并将之概括为“不因人废言”。这是孔子分析他人言行的经验总结。他说,有见识的人,
同“衣锦还乡”。清顾炎武《班定侯投笔》诗:“封侯来万里,老见锦衣归。”
同“白衣苍狗”。宋杨万里《送乡人余文明劝之以归》诗:“苍狗白衣俱作梦,长庚孤月自青天。”见“白衣苍狗”。宋·杨万里《送乡人余文明劝之以归》:“~俱昨梦,长庚孤月自青天。”【词语苍狗白衣】 成语: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