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拔旗易帜

拔旗易帜

指韩信派汉兵奇袭赵军营寨,拔去赵军旗,换上汉军红旗,使赵军心大乱,汉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后以此典比喻推翻别人,取而代之。汉王刘邦派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兵数万攻打赵国(今河北地区)。赵王歇和主将陈馀,聚集二十万大军于井陉(xíng型)口(今河北井陉县东的井陉山上,称井陉关,又叫土门关),抵挡汉军。韩信派人探听了赵军之虚实后,就带领汉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地方暂时驻扎宿营,韩信半夜时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小红旗,从小道上山,隐蔽在山上观察赵军,韩信并告诫他们说:“交战时,赵军看见我军后撤,一定倾巢出动追赶我们,你们便火速冲进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汉军红旗。”于是韩信派出两千名突袭骑兵,都等候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营垒,全部拔掉赵军旗帜,插上两千面汉军红旗。赵军已经不能取胜,不能捉住韩信等人,想退回营垒,看到营垒上都是汉军红旗,才大为惊慌,以为汉军把赵王将领都已俘降,士兵就混乱起来,纷纷逃跑,赵军将领虽然斩杀逃兵,但无法禁止。汉军前后夹攻,大败并俘虏赵军。此典又作“拔帜”、“拔赵帜而树汉帜”。

【出典】:

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2616页:“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bì避,通“蔽”,隐蔽)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营垒)逐我,若(你们)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dùn顿,逃)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

【例句】:

唐·魏徵《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于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崛起异军,拔赵帜而树汉帜。”


见“拔帜易帜”。


【词语拔旗易帜】  成语:拔旗易帜汉语词典:拔旗易帜

猜你喜欢

  • 就木

    指人死而殓于棺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遂奔狄……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

  • 登台拜将

    同“登坛拜将”。《说岳全传》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连动 登上高台,被授予将领职位。语出《说岳全传》4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诸义平《第二十九标首义纪实》

  • 白足高僧

    同“白足”。宋苏轼《赠江州景德长老》诗:“白足高僧解达观,安排春事满幽栏。”【词语白足高僧】  成语:白足高僧汉语大词典:白足高僧

  • 狐穴

    源见“狐书”。指僻书僻典。清孙枝蔚《题仙舟图次黄仙裳韵》:“工吟每耻搜狐穴,设酒偏思傍钓矶。”【词语狐穴】   汉语大词典:狐穴

  • 长康三绝

    《世说新语.文学》梁.刘孝标(峻)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桓温云:‘顾长康(即顾恺之,晋代大画家)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平平耳。世云(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晋.桓温评论顾恺之有三点独

  • 祥缟

    《礼记.玉藻》:“缟冠素纰,既祥之冠也。”后因以“祥缟”指居丧。《南史.齐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中军祥缟之日,闻喜致哀而已,不受吊慰。”【词语祥缟】   汉语大词典:祥缟

  • 润础

    《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古人从实践中观察到基础湿润是雨将来到。后遂用为咏雨之典。唐.刘言史《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望霖窥润础,思吹候生条。”

  • 噀雨巴

    源见“栾巴噀酒”。指栾巴噀酒为雨,形容饮酒很多。宋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云蒸作雾楷,火灭噀雨巴。”

  • 釜鱼

    同“釜中之鱼”。明张煌言《闽南行》:“不数年间杀运回,汉人复炽胡人灭;区区阱兽与釜鱼,天戈所指应无敌。”【词语釜鱼】   汉语大词典:釜鱼

  • 许靖羁宦

    《三国志.蜀书.许靖传》:“灵帝崩,董卓秉政……靖惧诛,奔伷。伷卒,依扬州刺史陈祎……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既至交阯,交阯太守士燮厚加敬待……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先主为汉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