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抱佛脚

抱佛脚

唐.孟郊《孟东野集》卷九《读经》:“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孟诗之意是说年老方信佛,以求佛保祐,有临渴掘井之嫌。唐代佛教盛行,“抱佛脚”的说法遂传以为俗语。

宋.刘攽《中山诗话》:“王丞相(王安石)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客曰:‘急则抱佛脚是俗谚全语。’”

后因以“抱佛脚”用指平时无准备,临时急应付。

清.翟灏《通俗编.释道》引张南世《宦游记闻》:“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便便贳(音shì,通赦,赦免)其罪。今谚云‘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乃番僧之语流于中国也。”


述宾 原为求佛保佑的意思,现用为平时无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清·翟灏《通俗编》卷6引宋代张世南《游宦纪闻》:“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夺中,~悔过,便贯其罪。今谚云:‘闲时不烧香,急来~’,乃番僧之语,流于中国也。”△用于描写临时应付。→临时抱佛脚


平时没有什么准备,临时慌忙想法应付,这种情况便叫做 “抱佛脚”。“抱佛脚”实际是个借词、外来语。

为什么要 “抱佛脚”呢? 那自然是祈求菩萨保佑了。

《通俗编·释道》引张世南 《游宦纪闻》记有这样一件事: 在云南南边一个番国里,非常崇尚佛教,那里有个死刑犯逃脱了,官府追捕甚紧。罪犯逃到了一座庙里,知道再也无路可逃了,便抱住一尊大佛的脚痛哭起来,表示诚心悔过。官府的人一见此情,认为罪犯真心向佛,有悔改之意,便未捉拿归案,而且放他走了。

后世 “抱佛脚”之说便流传开来,表示无准备而急忙应付之意,犹言 “临渴凿井”、“临阵磨枪”。

抱佛脚”一语传至我国后,逐渐演变成 “平时不烧香,急时抱6佛脚”这一谚语了。


【词语抱佛脚】  成语:抱佛脚汉语词典:抱佛脚

猜你喜欢

  • 一劳永逸

    亦作“一劳久逸”。谓辛劳一时而可以得到长远的好处或永久的安逸。汉代班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述补 辛苦一次,把

  • 五斗

    同“五斗米”。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学徒窥于数仞。”【词语五斗】   汉语大词典:五斗

  • 岘首沉碑

    源见“杜预沉碑”。指以功勋垂名后世。清查慎行《羊流店》诗:“岘首沉碑事渺茫,空传有泪堕襄阳。”

  • 草木知威

    喻威名显赫。《新唐书.张万福传》:“朕谓江淮草木,亦知尔威名。”主谓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形容声名显赫。宋·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名。”△褒义。多用于褒扬恭维。→名扬四海

  • 荆花紫

    源见“田家荆合”。象征昆季和睦,家庭兴旺。清陈维崧《菩萨蛮.遥题广陵吴元式棣友堂》词:“驱车昨过田真里,千年想象荆花紫。”

  • 青陵

    源见“相思树”。借指在青陵台殉情的韩凭之妻。清钮琇《觚賸.延平女子》:“紫玉青陵怅已矣,泉台当有望乡台。”【词语青陵】   汉语大词典:青陵

  • 焚草

    源见“焚谏草”。焚毁奏疏的草稿。指居官谨慎。亦借指奏疏。《宋书.谢弘徽传》:“〔弘徽〕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词语焚草】   汉语大词典:焚草

  • 调鼎

    源见“盐梅和鼎”。喻任宰相治理国家。唐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亦指治国才能。唐皇甫冉《彭祖井》诗:“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词语调鼎】   汉语大词典:调鼎

  • 袁安

    源见“袁安高卧”。指持节守贫的高士。宋刘辰翁《花犯.再和中甫》词:“白发翁翁向儿道,那曲巷袁安爱晴早。”

  • 徐娘

    源见“徐娘半老”。用称尚有风韵的中老年妇女。唐刘禹锡《梦扬州乐妓和诗》:“花作婵娟玉作妆,风流争似旧徐娘?”清赵翼《题许松堂亡姬小像》诗:“徐娘自知老,专恃多情牵。”【词语徐娘】   汉语大词典:徐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