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道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专诸者,堂邑(古临淮郡堂邑县)人也。伍子胥之亡楚如(往,去)吴时,遇之于途,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其妻一呼即还。子胥怪而问其状:‘何夫子之盛怒也,闻一女子之声而折道,宁有说乎?’专诸曰:‘子视吾之仪,宁类愚者也?何言之鄙也!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
折道,曲行,即由原路返还。伍子胥看到专诸与人争斗,怒火万丈,勇不可挡,但听妻子一叫,却乖乖服从,折道而返,因不知其就里,故而好奇地发问。专诸对伍员的话中流露出鄙视表示不满,他认为大丈夫屈居一人之下,必能伸张于万人之上。话中语意双关,既是从眼前妻子呼唤即返的情况引发而出,又表达出胸怀抱负的英雄气概。宰辅君主也是屈一人之下,伸万人之上,故言外之意,不能因闻声折道,就认为是惧内鄙陋,从而抹煞勇武的气质。
后因以“折道”比喻大丈夫能屈能伸。
清.李晖吉、徐灒《龙文鞭影二集》上卷:“獐头元载,熊背专诸。”后句即用“折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