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扣槃扪烛

扣槃扪烛

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后因以“扣槃扪烛”喻不经实践,认识片面,难以得到真知。


并列 扣,敲打。扪,抚摸。比喻认识不确切或未经实践就得不到真知。语本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明·汪循《儒志编原序》:“言皆治修身之要,见匪~之为,岂易得哉!”△贬义。常用于对事物认识片面或对人有误解。→瞎子摸象 扣盘得声 ↔洞(明)察秋毫。也作“扣槃扪籥”。


【词语扣槃扪烛】  成语:扣槃扪烛汉语词典:扣槃扪烛

猜你喜欢

  • 五侯上客

    汉成帝的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同时封侯,号称“五侯”。五侯兄弟争名斗气,彼此不合,宾客们不能在各家中相互往来。只有京兆吏楼护一人,可以出入王氏五侯各家之门。楼护字君卿,是齐(今山东)人。年轻

  • 张冠李戴

    比喻名实不符或误此为彼,而弄错了对象。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主谓 姓张的帽子戴到

  • 槐棘

    源见“三槐九棘”。喻指三公九卿。亦指三公九卿之位。晋葛洪《抱朴子.审举》:“上自槐棘,降逮皂隶,论道经国,莫不任职。”南朝 梁任昉《桓宣城碑》:“将登槐棘,宏振纲网。”【词语槐棘】   汉语大词典:槐

  • 春回黍谷

    同“黍谷回春”。清方文《寄怀从子密之》诗:“春将回黍谷,人尚隔桃源。”

  • 桃僵李为仆

    源见“李代桃僵”。形容兄弟同甘共苦,情谊深厚。宋黄庭坚《再和寄子瞻闻得湖州》诗:“桃僵李为仆,芝焚蕙增叹。”

  • 言不由中

    同“言不由衷”。《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见“言不由衷”。《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词语言不由中

  • 常山舌

    《新唐书.颜杲卿传》:“杲卿至洛阳,禄山怒曰:‘吾擢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

  • 宁王玉笛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礼乐志》:“帝又好羯鼓,而宁王善吹横笛,达官大臣慕之,皆喜言音律。”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时新丰进女伶谢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锺念,因而受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笛,上羯

  • 把蟹

    同“把酒持螯”。宋苏轼《和周正孺坠马伤手》:“书空渐觉新诗健,把蟹行看乐事全。”【词语把蟹】   汉语大词典:把蟹

  • 梅花妆

    《太平御览》卷九七〇引《宋书》:“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之华,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指古代女子妆式,描梅花于额上为饰。【词语梅花妆】   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