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淮阴侯列传》载:楚汉相争时,萧何曾向刘邦推荐韩信。韩信因汉王不重用自己,便逃离汉营。萧何连夜追回韩信,说服刘邦,拜为大将。后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与陈豨共同谋反。吕后乃与萧何谋,“诈令人从上所来(时刘邦亲自带兵讨伐陈豨),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欺骗)信曰:‘虽疾,疆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长乐宫悬钟之室)。”宋.洪迈《容斋随笔》所载事同。
韩信的得志与被杀,都出自萧何一人之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因以比喻为人害人,成事败事都出自一人。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分宜好个王三老,成也萧何败也何。”
其他 比喻事情的成功失败都出于一个人。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元·无名氏《赚蒯通》1折:“这非是我~,做恁的反覆勾当。”△用于成败之因。也作“成也萧何败萧何”、“成败萧何”、“成也萧何败也何”。
出尔反尔、反复无常谓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个成语,一般人并不陌生。
宋·洪迈 《容斋随笔》记载: “信之为大将军,实萧将军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韩信为大将军,得力于丞相萧何的力荐; 后来,吕后专权,萧何又帮助吕后设计杀害了韩信。此事传到宋代,便形成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表示事之成败皆缘于一人之变化、反复。
《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当初是萧何荐某为将,后来又是萧何设计,哄某人长乐宫害命;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某心上至今不平。”( 某,指韩信。此为韩信闹阴司之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亦作 “成也萧何败萧何”。《警世通言·王娇莺百年长恨》: “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萧何败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主要是对别人而言,也可就自身而言:“这非是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恁的反覆勾当。”( 《元曲选·无名氏 〈赚蒯通〉》)
【词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汉语词典:成也萧何,败也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