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荆钗布裙”。《剪灯馀话.长安夜话录》:“怡怡伉俪真难保,布服荆钗有人悦。”
《后汉书.逸民传.井丹传》:“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也。少受业太学,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论井大春。’性清高,未尝修刺候人。”后汉.井大春,年幼时就在太学读书,精通《五经》(《
源见“乞墦”。指不顾廉耻向人乞求。清李渔《连城璧.乞儿行好事》:“这等说,除非做齐人乞食的故事,方可必得,只怕你没有这副面皮。”
同“渐离筑”。清黄宗羲《查逸远墓志铭》:“厄屯之歌,铅筑之声,杂然出于四壁。”【词语铅筑】 汉语大词典:铅筑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一言之不入,再哀之,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计以求之,总必达目的而后已。”郭沫若《文艺论集.〈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年青人
同“纶诰”。《宋史.礼志十四》:“公主受封,降制有册命之文,多不行礼,惟以纶告进内。”【词语纶告】 汉语大词典:纶告
同“白衣苍狗”。元袁桷《送牟景阳信州监征》诗之一:“世事不知苍狗变,机心端与白鸥眠。”
源见“一丘一壑”。指隐逸的心愿。金王若虚《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迹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同“木凤衔书”。宋 王廷珪《凤栖梧.王克恭生日》词:“彩凤衔书应不晚,愿公难老身长健。”
同“生吞活剥”。清王士禛《五代诗话.江为》:“‘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非江为诗乎?林君复(林和靖)易‘疏’、‘暗’二字,竟成千古名句。所云一字之师,与活剥生吞者有别也。”并列 喻痕迹明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