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得失相半

得失相半

指利与弊同时存在,不相上下。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市西)人。三国时吴名将。吴主孙权嘉禾二年(230年),全琮督步骑五万征六安(今安徽六安一带)山越,当地百姓们纷纷逃散,诸将想分兵追捕。全琮说:“没有全胜把握而贸然行动是对国家不负责任的行动。如今我们分兵捕民,有利也有弊,怎能说是全胜呢?即使有所捕获,犹不足以削弱敌人而有益于国家声望,如果与敌兵遭遇,还会受到很大损失,与其获罪,不如我以身受之,但不能邀功以负国。”

【出典】:

三国志·吴书·全琮传》卷60第1382页:“嘉禾二年,督步骑五万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诸将欲分兵捕之。琮曰:‘夫乘危侥幸,举不百全者,非国家大体也。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

【例句】:

宋·杨万里《乙巳轮对第一礼子》:“岂无闻见,轻信得失相半,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宋·岳珂《程史·石城堡寨》:“又旁筑一城曰堡寨,地皆砥平,相去数余里,虽牵制之势亦不相及,竟不晓何谓,犹不若石城之得失相半也。”


主谓 利和弊差不多,不相上下。语出裴注《三国志·吴书》卷60“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可谓全哉。”宋·杨万里《乙巳轮对第一札子》:“岂无闻见,轻信~,或犯严忤势而以言为讳者乎?”△用于衡量得失之语。也作“得失参半”。


【词语得失相半】  成语:得失相半汉语词典:得失相半

猜你喜欢

  • 维鹈在梁

    同“维鹈”。《花月痕》四二回:“情动飞天,诚输阵将;维鹈在梁,令人怏怏。”

  • 国家昏乱有忠臣

    国家陷于混乱,才有所谓忠臣。 表示只有在危难之中才能显示人的忠贞之节。语出《老子》一八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隋书.诚节传.论》:“须陁、善会有温序之风.子翊、松贇蹈解扬之烈。国家

  • 荀令

    同“荀令君”。唐李商隐《韩翃舍人即事》诗:“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词语荀令】   汉语大词典:荀令

  •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君:君主。 表示将帅在行军作战时,有独立自主之权,虽君主也不容干预。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又《司马穰苴列传》:“久之,景

  • 习池巾

    源见“山公醉酒”。山公醉后倒著白接䍦,因以“习池巾”喻斜戴着的头巾。宋高登《蓦山溪.容州病起作》词:“龙山帽,习池巾,归路从敧侧。”

  • 回肠荡气

    肝肠回旋,心气动荡。喻音乐或文辞感人之深。语本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亦作“荡气回肠”。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并列 形容音乐、文学

  • 名列前茅

    形容成绩优异,名次排在最前列。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出兵伐郑。郑国战败求和。几个月后,晋国才以荀林父为统帅,带兵救郑。途中听说郑国已向楚国屈服并缔结盟约,便想回师返国,等楚军退后再来伐郑。对于这一主张

  • 讹言成虎

    源见“三人成虎”。比喻谣言传多了就会使人信以为真。蒋同超《和武进陆怡庵绮怀二律次原韵》之二:“讹言成虎三人市,瓠齿如犀一口吞。”

  • 温室秘

    源见“温室树”。谓宫禁中事。唐沈佺期《酬杨给事兼见赠台中》诗:“温室秘,籍向琐闱通。”

  • 足履实地

    见“脚踏实地”。【词语足履实地】  成语:足履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