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犹“形以前”,意即无形,指精神方面。形,事物的形体。道:指主导形体运动的精神因素。形而下:犹“形以后”,意即有形,指物质方面。器:指表现形体的物质状态。 居形之上的是抽象之“道”,居形之下的是具体之“器”。语出《易.系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文心雕龙.夸饰》:“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神道难摹,精言不能追其极;形器易写,壮辞可得喻其真。”《晋书.刑法志》:“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格。”清.世宗雍正帝《骈字类编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无器之非道也。”清.袁枚《覆家实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古文,道也;考据,器也。器易而道难。”


猜你喜欢

  • 玉书征

    晋.葛洪《神仙传》卷八:“沈羲者,吴郡人,学道于蜀中,但能消灾治病,救济百姓,不知服药物。功德感天,天神识之。羲与妻贾共载,诣子妇卓孔宁家,还逢白鹿车一乘,青龙车一乘,白虎车一乘,从者皆数十骑,皆朱衣

  • 萤灯雪屋

    同“萤窗雪案”。宋叶適《石洞书院记》:“游之兴废,家之盛衰占焉;学之兴废,人之盛衰占焉。学不待地也,萤灯雪屋,苟取尺寸,而圣贤之业可成矣。”见“萤窗雪案”。宋·叶适《石洞书院记》:“学不待地也,~,苟

  • 丰山钟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物有自然感应而不可为也。”后因以“丰山钟”谓事物的自然感应。清朱彝尊《赠田学使》诗:“毋言道修阻,明月

  • 涉厉

    《诗.邶风.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厉,连衣涉水。后因以“涉厉”指涉水。明夏完淳《艳歌行》:“河水何汤汤,褰衣谁涉厉?”【词语涉厉】   汉语大词典:涉厉

  • 汤休

    代称诗僧。唐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一: “汤休起我病,微笑索题诗。●《宋书·徐湛之传》: “时有沙门释惠休,善属文,辞采绮艳,湛之与之甚厚。世祖命使还俗。本姓汤,位至扬州从事史。” 南朝宋和尚汤休文

  • 既来之,则安之

    来,原指招徕。即把远方的百姓招引到自己的国家里来。来了之后,就要把他们安顿好。后则形容如已到一个新环境,就要在那里安心地生活下去。春秋末年,鲁国执政大夫季孙氏打算向鲁国边境上的一个附庸小国颛臾用兵,以

  • 谢?

    《南齐书.谢?传》:“?年七岁,王彧见而异之,言于宋孝武,孝武召见于稠人广庭之中,?举动闲详,应对合旨,帝甚悦。”后以“谢?”称少年才子。清陈维崧《木兰花慢.寿吴母黄夫人五十》词:“座上麻姑天姥,膝前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到了寒冷季节,才看得出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比喻只有经过艰苦恶劣环境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高尚精神品质。语出《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史记.伯夷列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 问罪

    古代两国打仗,先宣布对方罪状,以为出师征伐的理由。《北史.隋炀帝纪》大业八年诏:“况乎甘野誓师,夏开承大禹之业;商郊问罪,周发成文王之志。”后引伸指严厉责问。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日已向辰,

  • 苏琼厚言

    《北史.苏琼传》:“苏琼字珍之,长乐武强人也。除南清河太守……有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各相援据,乃至百人。琼召普明兄弟,对众人谕之曰:‘天下难得者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田地失兄弟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