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开诚布公

开诚布公

指待人处事坦白公正,诚恳无私。诸葛亮帮助刘备建立蜀汉以来,一直担任丞相这一职务。《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评论他:诸葛亮作丞相,安抚百姓,向人民揭示仪礼,减少官吏的数量,依法办事。他待人坦诚,主持公正;那些为国效力并有功于国的,即使有私怨也要奖赏,违犯法令的即使是亲属也严惩不贷。认罪伏法的情节虽然严重也可宽恕,花言巧语掩饰罪过的要从重处罚。再细小的好事也要给以奖励,再细微的坏事也要处罚。……终于使国内的人都敬畏他,又都爱他。法制虽严而人们没有怨言。这是他用心公正而又教诲明白的结果啊。

【出典】: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卷35第934页:“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例句】:

宋·文天祥《己末上皇帝书》:“宰相以其开诚布公之岁月,弊弊焉于调遣科隆之间,侍从近臣且日不暇相接矣。”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今日第一义在皇上开诚布公,先豁疑关,公天下为好恶,合国人为用舍。” 茅盾《子夜》9:“我办事就爱个爽快,开诚布公和我商量,我也开诚布公。”


并列 敞开胸怀,以诚待人,坦白无私。语本《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李劼人《大波》:“今与父老子弟约:自得此电之日始,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勿生疑虑。其一切未决之事,春煊一至,即当进吾父老子弟于庭,~,共筹所以维持挽救之策。”△褒义,多用于人们交往,待人接物方面。→推心置腹 赤诚相待 ↔尔虞我诈 勾心斗角。也作“推诚布公


解释开诚:敞开诚心。布公:宣示公正。指以诚相待,坦白无私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诸葛亮一生勤勤恳恳,为了治理蜀国和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给他写的传记最后评论说:“诸葛亮作为相国,安抚百姓,明示礼法和规矩,规定官吏的权限和职责,听从君主的裁断,袒露诚心,推行公正。对于竭尽忠诚,有益于当世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一定奖赏;对于违反法令、懒惰无礼的人,即使是自己的亲戚也一定惩罚;对于认罪并坦白真情的人,即使罪行严重也一定赦免;对于不说实话、巧言伪饰的人,即使罪行轻微也一定严惩。无论做了多么小的好事,没有不奖赏的,无论做了多么小的坏事,也没有不贬斥的。他对各项事务都很熟悉,能抓住其根本,能根据人的名声考察他的实质,瞧不起那些虚伪的人。最终使得蜀国全境之内,人人都敬畏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但没有怨恨之人。这都是因为他心存公平,对该不该做的事规定得十分清楚的缘故。”

近义坦诚相待

反义钩心斗角

例句

你俩只要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就可以消除误会。


【词语开诚布公】  成语:开诚布公汉语词典:开诚布公

猜你喜欢

  • 羝羊絓棘

    见“羝羊触藩”。

  • 支机女

    源见“乘槎”。指天上织女。元 萨都剌《补阙歌》:“玉桥素练悬银河,支机女儿飞凤梭。”明徐渭《四声猿.渔阳三弄》:“校书郎侍玉京香案,支机女倚银汉仙槎。”【词语支机女】   汉语大词典:支机女

  • 曝裈当屋

    《世说新语.任诞》:“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衣,诸君何为入我?中?’”?,同裈,有裆的裤子。西晋名士刘伶,狂放不羁,曾自称以“屋室为?衣”。后以此

  • 封家十八姨

    同“封姨”。明刘基《题风中水仙花图》诗:“痴妒封家十八姨,不争好恶故相欢。”

  • 咳唾

    同“咳唾成珠”。《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大王诚赐咳唾,使得尽死,汤禹所以成大功也。”唐李白《妾薄命》诗:“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词语咳唾】   汉语大词典:咳唾

  • 国棋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一行公不解弈,因会燕公宅,观王积薪棋一局,遂与之敌,笑谓燕公曰:‘此但争先耳,若念贫道四句乘除语,则人人为国棋。’”后因以“国棋”称誉棋艺高超者。宋刘克庄《贺新郎.傅相生

  • 万丝

    万缕丝,形容柳条;或形容雨。宋代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一枝亚。”宋代张耒《晚归寄无咎》诗:“余天一剑青,远雨万丝白。”

  • 带火焦桐

    源见“焦尾琴”。喻指历经磨难、未得赏识的良才。唐刘禹锡《答杨八敬之绝句》:“饱霜孤竹声偏切,带火焦桐韵本悲。”

  • 碧云诗

    源见“碧云”。指思念远方友人的诗篇。宋王禹偁《仲咸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抒客情》:“喜霁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 献图开益地

    《雒书灵准听》:“有人方面,日衡重华,握石推,怀神珠,舜受终,凤皇仪,黄龙感,朱草生,蓂荚孳,西王母授益地图。”《注》:“西王母得益地之图来献。”(引自《艺文类聚》卷十一《帝舜有虞氏》)据传说,帝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