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廉而不刿

廉而不刿

廉:有棱角。比喻人禀性方正。刿( ㄍㄨㄟˋ guì ):刺伤。 棱角锐利,但不伤物。 比喻为人正直宽厚。语出《老子》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荀子.不苟》:“君子宽而不僈(慢),廉而不刿。”《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焉……廉而不刿,义也。”孔颖达疏:“言玉虽有廉稜,而不伤割于物。”《韩诗外传》卷二:“君子易和而难狎也……磏乎其廉而不刿也。”晋.夏侯湛《昆弟诰》:“厥乃口无择言,柔惠且直,廉而不刿,肃而不厉。”宋.吴淑《玉赋》:“坚而不蹙,廉而不刿。”


述补 有棱角而不伤人。比喻为人刚直而又宽厚。语出《礼记·聘义》:“廉而不刿,义也。”《荀子·不苟》:“君子宽而不僈,~。”《老子》58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褒义。用于形容人的品行。→刚柔相济


【词语廉而不刿】  成语:廉而不刿汉语词典:廉而不刿

猜你喜欢

  • 郢匠挥斤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

  • 将毋同

    同“将无同”。宋程大昌《续演繁露.将毋同》:“王戎问老 庄、孔子异,阮瞻曰:‘将毋同。’不直云同而云‘将毋同’者,晋人语度自尔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附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二讲:“‘将毋同’三

  • 饥食渴饮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北部边境地区闹灾荒,发展到人吃人的严重程度。谏大夫如普赴边界视察后向王莽提出建议:“军队长期戍边,十分艰苦,边塞州郡正在闹灾荒,根本无力供应军粮。目前,匈奴单于请求和亲,

  • 虎界远公溪

    源见“虎溪相送”。指僧人所居之处。清毛奇龄《题宿道林山寺兼赠离上人》诗:“人来支遁室,虎界远公溪。”

  • 记事珠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事珠》:“开元中,张说为宰相。有人惠说一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此故事又见元方回《

  • 彭泽柳

    源见“陶潜柳”。借以咏隐士。晋陶潜曾为彭泽县令。宋 陈德武《西江月.咏雪三调》词之一:“瘦损穷彭泽柳,禁持杀傅岩梅。”

  • 沈瘦

    同“沈约瘦”。元 王和卿《醉中天.别情》词:“瘦了重加瘦,愁上更添愁,沈瘦潘愁何日休!”

  • 朝不虑夕

    亦作“朝不谋夕”,“朝不及夕”,形容形势极其危急,只能顾眼前,不暇作长久打算。公元前542年,鲁国大夫穆叔参加诸侯澶渊之盟回国,进见孟孝伯,对他说,赵武将死了。他的话毫无远虑,不象百姓的主人,而且年纪

  • 触鳞

    同“犯鳞”。《旧唐书.高宗纪论》:“虚襟似纳于触鳞,下诏无殊于扇暍。”明王世贞《读陈佥事祚遗事有感》诗:“爱主投经术,如何遂触鳞?”【词语触鳞】   汉语大词典:触鳞

  • 鱼鸿

    源见“鱼传尺素”、“雁足书”。代称传递书信的人。明高濂《玉簪记.命试》:“如今眼底天涯阔,安得鱼鸿远寄笺?”亦指书信。郭沫若《樱花书简》之三七:“男亦时有函促其多修家禀,以慰慈念;定必早蒙俯纳,总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