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帝衣溅血

帝衣溅血

源见“嵇侍中血”。指忠臣卫君殉国的壮烈行为。明高启《永嘉行》:“帝衣溅血忠臣死,五部初兴屠各子。”


【典源】《晋书·嵇绍传》:“ (嵇) 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资治通鉴·晋纪·惠帝永兴元年》亦载。

【今译】 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侍中嵇绍赶去惠帝所在地。惠帝兵败,百官与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身穿朝服,以身护卫惠帝,乱兵攻来,箭飞如雨,嵇绍被乱兵杀死在惠帝身旁,血都溅到了惠帝御衣上。等事定后,手下人想洗去衣上血迹,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臣子誓死卫君的义烈行为。

【典形】 赤心嵇绍、帝衣溅血、嵇绍血、侍中血、嵇侍中血。

【示例】

〔赤心嵇绍〕 金·元好问《四哀诗·王仲泽》:“壮志相如头碎柱,赤心嵇绍血沾衣。”

〔帝衣溅血〕 明·高启《永嘉行》:“帝衣溅血忠臣死,五部初兴屠各子。”

〔嵇绍血〕 唐·杜甫《伤春》之四:“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侍中血〕 唐·罗隐 《题段太尉庙》:“堪嗟侍中血,不及御衣前。”


猜你喜欢

  •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犹“形以前”,意即无形,指精神方面。形,事物的形体。道:指主导形体运动的精神因素。形而下:犹“形以后”,意即有形,指物质方面。器:指表现形体的物质状态。 居形之上的是抽象之“道”,居形之下的

  • 一蟹不如一蟹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见一物圆而褊,且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也。’既又见一物,圆褊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于后得一物,状貌皆若前所见而极小,

  • 诛心之论

    《后汉书.霍谓传》:“谓闻《春秋》议,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李贤注:“晋史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太史曰:‘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不讨贼,此

  • 秦佚

    隋.薛道衡《老氏碑》:“庄周云: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据《文苑英华》卷八四八引)春秋时有秦佚,曾吊唁老子。后遂用为得道之士的典故。唐.皎然《因游支硎寺寄刑端公》:“得道殊秦佚,隳名似楚狂。”

  • 沉湘

    ①屈原沉湘

  • 假途灭虢

    源见“虢灭虞亡”。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明杨慎《滇载记》:“杀虎子而还喂其虎母,分狙栗而自诈其狙公,假途灭虢,献璧吞虞,金印玉书,乃为钓鱼之香饵。”偏正 利用向虞国借路打虢国之名

  • 砺戈秣马

    磨戈喂马。比喻作好战斗准备。《旧唐书.刘仁轨传》:“虽妖孽充斥,而备预甚严,宜砺戈秣马,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见“厉兵秣马”。《旧唐书·刘仁轨传》:“宜~,击其不意,彼既无备,何攻不克。”【

  • 折梅逢使

    源见“陆凯传情”。表示怀念远方亲友。明无名氏《四贤记.分歧》:“相知见招,情投漆胶,愿折梅逢使传音耗。”

  • 囊底智

    囊,口袋。古称足智多谋的人为“智囊”。此指年虽老,智谋仍够用。出自后燕慕容垂之口。慕容垂,字道明,燕王元真第五子,受父宠爱,也被长兄嫉恨。十三岁时就勇冠三军,累战有大功,曾大败桓温,威名远震。后的儿子

  • 神仙友

    源见“李郭同舟”。指高逸不凡的朋友。唐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诗:“山水丹青朵,烟云紫翠浮。终愧神仙友,来接野人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