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皮里春秋”。谓心里评论不形于外。宋欧阳修《上胥学士偃启》:“裹阳秋于皮里,不言备乎四时;吞云梦于胸中,兼容尽于一介。”
源见“巫山云雨”。指楚怀王梦遇的巫山之女。宋 陈德武《清平乐.咏雨》:“经旬一见通宵,悦如身在蓝桥。记与巫山神女,不禁暮暮朝朝。”【典源】《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
同“啮雪吞毡”。《群音类选.〈祝发记.分食寄姑〉》:“信熊掌和鱼怎得兼,便有龙肝凤髓,也只合啮雪餐毡。”见“啮雪吞毡”。《群音类选·〈祝发记·分食寄姑〉》:“信熊掌和鱼怎得兼,便有龙肝凤髓,也只合~。
源见“箪瓢陋巷”。谓安贫乐道。宋陆游《东斋杂书》诗:“百年乐箪瓢,千载仰山斗。”
《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汉.高诱注:“伯玉,卫大夫蘧瑗也。今年所行是也,则还顾知去年之所行非也。岁岁悔之,以至于死,故有四十九年非。”蘧瑗,春秋时卫国大夫,是一个很有德行
参见:夜气存
谓人年幼不懂事。语出《左传.成公十六年》:“(范)文子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唐.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五代.南唐.阙名《对嫂疾得药判》:“至诚攸感,异兆旋臻,岂童子
指荆轲(Kē科)在秦王政(即秦始皇)面前把地图展开到最后,露出匕首。后以此典比喻义士拼死抗争的壮烈行为。或比喻真相毕露,誓不两立。战国末,公元前227,荆轲,字公叔,奉燕国太子姬丹之命,与秦舞阳(一作
同“相敬如宾”。清李渔《慎鸾交.赠妓》:“我和他呵,避瓜防李,终朝相对如宾。”见“相敬如宾”。明·张岱《天保九如》:“齐眉举案,~。”【词语相对如宾】 成语:相对如宾
同“郑玄家婢”。清李渔《意中缘.会真》:“乌鸦怎入凤凰巢,便做个康成婢也福难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