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屠门大嚼

屠门大嚼

汉.桓谭《新论.琴道》:“人闻长安乐,则出门向西而笑;知肉味美,则对屠门(宰杀牲畜卖肉的店铺)而大嚼。”(《初学记》卷二六引与此文字稍异)

长安是汉朝的京城,古时那里是一个繁华的世界,说西望长安而笑,是指仰慕帝都而不可即。“屠门大嚼”指称欣羡得很厉害,又不能真正得到,只有凭想像而聊以自慰。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见《曹子建集》卷九)李木庵《延安新竹枝词》十四:“小米菜根味亦甘,屠门大嚼想来馋。”(见《十老诗选》)唐.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十年罢西笑,揽镜如秋霜。”


偏正 屠门,肉铺。嚼,咀嚼。对着肉铺大咀嚼。比喻羡慕某物而得不到,靠想象聊以自慰。语本汉·桓谭《新论》:“人闻长安乐,则出门西向而笑;肉味美,对屠门而大嚼。”清·钱谦益《戏题徐元叹所藏钟伯敬茶讯诗卷》:“还君此卷成一笑,何异~,眼饱胸中饥。”△多用于心理描写。→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典源】 《初学记》卷二十六引汉·桓谭《新论》曰:“人闻长安乐,出门西向笑。人知肉味美,即对屠门而嚼。”《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今译】 汉时关东俗语说:“听人讲长安好,出门就向西而笑。知道肉味美,便面对肉铺的门咀嚼起来。”三国曹植在给吴质 (字季重) 的信中也说:“路过肉铺门前,嘴里就咀嚼,虽未吃到肉,却也痛快一时。”

【释义】 后以此典指心中企慕而不能得到,姑且用想象聊以自慰。

【典形】 大嚼屠门、过屠门嚼、嚼肉过屠门、屠门大嚼、屠门嚼、屠门快、大嚼宁须肉。

【示例】

〔大嚼屠门〕 唐·罗隐《黄鹤驿偶题》:“高歌酒市非狂者,大嚼屠门亦偶然。”

〔过屠门嚼〕 宋 · 黄庭坚 《读方言》:“设心更自笑,欲过屠门嚼。”

〔嚼肉过屠门〕 明·徐渭《寄郦绩溪仲玉》:“谁能嚼肉过屠门,瘦杀鸾栖一枝棘。”

〔屠门大嚼〕 宋·刘筠《受诏修书述怀感事》:“屠门夸大嚼,鼠壤鄙余蔬。”

〔屠门嚼〕 宋·陈师道《和张次道再游翠岩》:“自怜久快屠门嚼,欲往安能久茹芝。”


【词语屠门大嚼】  成语:屠门大嚼汉语词典:屠门大嚼

猜你喜欢

  • 拄颊看山

    同“拄笏看山”。宋范成大《次胡经仲知丞赠别韵》:“先生有道抗浮云,拄颊看山意最真。”见“拄笏看山”。【词语拄颊看山】  成语:拄颊看山汉语大词典:拄颊看山

  • 越凫楚乙

    凫:野鸭。乙:通“”,燕子。同样一只大雁,越人认为是野鸭,楚人认为是燕子。比喻由于主观条件的制约,对同一事物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南朝时,佛教盛行,道家也不示弱。司徒从事中郎张融(事迹见“量体裁衣”条

  • 宵锦

    源见“衣绣夜行”。喻显荣而不为众人所知。南朝 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故乡如此,诚为衣绣;故人不见,还同宵锦。”【词语宵锦】   汉语大词典:宵锦

  • 初平群羊

    源见“叱石为羊”。指传说中黄初平所牧羊群。宋黄庭坚《汴岸置酒赠黄十七》诗:“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 惟桑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汉.毛氏传:“父之所树,已尚不敢不恭敬。”《诗经.小雅.小弁》中有“维桑与梓”,是说先人在宅边多种桑与梓,后人应该恭敬扶植。后遂用为指代乡里。唐.崔善为《

  • 瓜月

    阴历七月称“瓜月”。《诗.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即瓠瓜,大的胡芦。

  • 饰非拒谏

    粉饰掩盖错误,拒绝规劝。《周书.宣帝纪》:“好自矜夸,饰非拒谏。”清 陈确《书〈大学辨〉后》:“况夫诋诽前贤,饰非拒谏,恶将比之弑父与君,在人人得诛之例。”见“拒谏饰非”。《周书·宣帝纪》:“好自矜夸

  • 有待

    庄子寓言中说列子能乘风而行,无往不顺。但他虽免步行,“犹有所待”,即必须待风才能成行。庄子认为“圣人”、“神人”都是“有待”的,只有“至人”才无须有待于外物之助。《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

  • 重价求山鸡

    源见“楚凤”。形容人不辨真伪。唐李白《赠从弟冽》诗:“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 援琴流涕

    源见“抚琴”。指悼念亡友。唐陈子昂《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诗:“援琴一流涕,旧馆几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