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展草之恩

展草之恩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孙权时,李信纯,襄阳纪南人也。家养一狗,字曰‘黑龙’,爱之尤甚,行座相随,饮馔之间,皆分与食。忽一日,于城外饮酒大醉,归家不及,卧于草中。遇太守郑瑕出猎,见田草深,遣人纵火燕(音rè,点燃)之。信纯卧处,恰当顺风。犬见火来,乃以口拽纯衣,纯亦不动。卧处比(比,靠近)有一溪,相去三五十步,犬即奔往,入水湿身,走来卧处。周回以身洒之,获免主人大难。犬运水困乏,致毙于侧。俄尔信纯醒来,见犬已死,遍身毛湿。甚讶其事。睹火踪迹,因尔恸哭。闻于太守。太守悯之曰:‘犬之报恩甚于人。人不知恩,岂如犬乎!’即命具棺衣衾葬之。今纪南有义犬,高十余丈。”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九《杨生狗》。“晋太和(晋废帝年号,为公元三六六一三七一年)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怜爱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进退周旋)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音kuǐ,半步,跨一脚),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见与,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于已死,不得相与,馀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人即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归。”

上面摘录了两个义犬救主的故事,第一个说的是三国时吴李信纯,养一狗名叫黑龙。有一天,信纯饮酒大醉,没等到家,就醉卧在野外草中。太守郑瑕打猎,放火烧荒,火势危及信纯。黑龙急跳入溪中,将身沾湿,环绕信纯四周洒水,使主人免遭灾难。第二则说的是晋时广陵杨生事,其前半段情节大致与李事相同。“展草之恩”旧常用为畜通灵性,知恩报遇的典故。

元.刘时中套曲《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前套)〔二煞〕:“万万人感恩知德,刻骨铭心,恨不得展草垂缰。”


猜你喜欢

  • 众人皆醉我独醒

    醉、醒:指对政治形势的认识而言。 众人皆浑浑噩噩,惟有自己头脑清醒。语出《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

  • 截发剉藁

    同“剪发待宾”。明徐渭《寿史母序》:“陶侃之母贫约无他营也,截发剉藁,以易其供,以给其秣。”

  • 署门说交情

    源见“门可罗雀”。谓感慨世态炎凉。宁调元《续解脱吟》之四:“陋哉汉廷尉,署门说交情。”

  • 子猷宠

    同“子猷惜此君”。唐元稹《寺院新竹》诗:“未遭伶伦听,非安子猷宠。威凤来有时,虚心岂无奉。”

  • 燕骏千金

    同“燕昭市骏”。宋真德秀《谢次衣带鞍马表》:“舜裳五色,惭微裨补之能;燕骏千金,愿广招徕之意。”主谓 战国时,燕昭王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骏马的故事,劝说燕昭王若真心求贤,必能如愿以偿

  • 弦外之音

    琴音停止后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言谈话语或文章中本义以外所隐含的引申义。范晔(398-445年),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南朝宋史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元嘉初年,为宣城太守,后累官至左卫将

  • 桑梓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后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汉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

  • 汾河曲

    源见“汉武横汾”。指汉武帝游汾河所赋的《秋风辞》。唐太宗《帝京篇》之六:“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 梁鸿案

    源见“举案齐眉”。表示夫妻敬爱。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孟光接了梁鸿案。”【词语梁鸿案】   汉语大词典:梁鸿案

  • 眼中钉,肉中刺

    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我们娘儿俩今儿一齐死给他看!替他拔去眼中钉,肉中刺,好等他们来过现成日子!”也作【心头刺,眼中疔】。(疔:dīng,一种恶性小疮。)《元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