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封疆大吏

封疆大吏

明代专指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是明代行省中平行的三个最高权力机构。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掌一方的军政大权,所辖卫所隶属五军都督府,由兵部统辖。凡遇朝廷吉凶大事,上奏表时,序衔于三司之首。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是一省的最高行政权力机构。至宣德(明宣宗朱瞻基年号,1426-1435年)初年,除两京外,全国设十三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是一省的最高司法机构。其职责是纠劾官邪,止息奸暴,平定狱讼,洗雪冤抑,以振扬风纪,澄清吏治。都、布、按三司总揽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权,类于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故称封疆大吏(按:清代封疆大吏另有解释)。

【出典】:

明史》卷90《兵志二》2195页:“当是时,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

【例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42回:“连升带保,不到二十年功夫,居然做到封建大吏,在湖北巡抚任上,也足足有了三个年头。” 清·马其昶《〈濂亭集〉序》:“朝廷置封疆大臣,率取材曾门。” 吴晗《况钟和周忱》:“周忱从公元1430年任江南巡抚,一直到1451年,前后共21年,是明朝任期最长的封疆大员。”


偏正 封疆,拥有的疆域。统治某一区域的大官。明清指巡抚、总督等官员。《官场现形记》46回:“且说这位钦差姓童,表字子良,原籍山西人氏。乃是两榜出身,由部曹外放知府,一直升到~。”△多用于称大官方面。


【词语封疆大吏】  成语:封疆大吏汉语词典:封疆大吏

猜你喜欢

  • 挥锄管幼安

    源见“锄挥瓦中金”。借指节操高洁、不慕名利之人。清龚鼎孳《留别彦远》诗:“谁怜纵酒嵇中散,不异挥锄管幼安。”

  • 霹雳手

    霹雳,疾雷声。用来形容才思敏捷,决断迅速的人。出自唐裴琰之的事迹。裴琰之,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高宗永徽年间曾任同州司户参军。刺史李崇义见他年轻,遂有轻视之心,故意把州中积年旧案数百件交给他来处

  • 灌坛

    晋张华《博物志》卷七:“太公为灌坛令,武王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今灌坛令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雨,而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是毁君德。’武王明日召太公,三日三

  • 狗鼠不食汝余

    同“狗猪不食其余”。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入户,见值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过。’因不复前而叹曰

  • 荆歌高筑

    源见“燕市悲歌”。借指豪侠之士的慷慨悲壮的行为。明陈子龙《寄郢中郑澹石座师》诗:“扼腕燕市何足贤,荆歌高筑徒茫然。”

  • 十行诏

    源见“十行”。指诏书。宋苏轼《次韵张昌言喜雨》:“遥闻争诵十行诏,无异亲巡六尺舆。”【词语十行诏】   汉语大词典:十行诏

  • 萧墙祸起

    源见“祸起萧墙”。谓内部发生祸患。明无名氏《四贤记.允娶》:“好笑你这般偏僻,只恐怕萧墙祸起,镜台倾侧。”见“祸起萧墙”。《平妖传》:“真所谓机谋未就,怎知窗外人听。计策才施,却早~。”△贬义。多用于

  • 盈虚悟翟公

    源见“门可罗雀”。谓感悟世态炎凉。唐王適《蜀中言怀》诗:“老少悲颜驷,盈虚悟翟公。”

  • 折腰步

    源见“孙寿愁眉”。摆动腰肢、扭捏作态的走路姿势。形容女子步态妖冶。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上》:“蝉怯折腰步,蛾惊半额嚬。”【词语折腰步】   汉语大词典:折腰步

  • 百二金瓯

    同“百二山河”。宁调元《壬子感事》诗之三:“五千貂锦张旗鼓,百二金瓯资栋梁。”见“百二山河”。宁调元《王子感事》诗之三:“五千貂锦张旗鼓,~资栋梁。”【词语百二金瓯】  成语:百二金瓯汉语大词典: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