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寄当归

寄当归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杂记》:“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与母谐音),但有远志,不在当归。’”《晋书.五行志中》叙其事较圆满合理,其文曰:“魏明帝太和中,姜维归蜀,失其母。魏人使其母手书呼维令反(同返),并送当归以譬之。维报书曰:‘良田百顷,不计一亩,但见远志,无有当归。’”

又《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远志”与“当归”均为中草药名。这里仅借用其字面意义,“远志”说明志在报国,不以区区母子之情“当归”为念。姜维、太史慈都不以亲情而泯灭自己的志向。可称为明大义顾大局者。后因用为咏盼归或以孝殉忠舍亲求志的典故。

宋.辛弃疾《南乡子.京口病中起登连沧观偶成》词:“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明.萧良有《龙文鞭影》卷一:“仕治远志(见‘远志与小草’),伯约(姜维字)当归。”


【典源】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曹公 (操) 闻其名,遗 (wei)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又《三国志·蜀书·姜维传》注引孙盛《杂记》 曰:“初,姜维诣 (诸葛) 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今译】 太史慈骁勇善战,为孙权帐下的大将。曹操闻其威名,寄信给他。当打开封信的小箱,里面只有药草当归。意为“应当归来”。又姜维投奔诸葛亮,与母亲失散,后得母一信,让他寻求药草当归,表示盼儿返回。姜维说:“只要有远志 (一种药草),不一定要当归。”意为胸怀远大志向,不必归返。

【释义】后以此典指企盼回归故里。

【典形】 寄当归、问当归、在日寄当归。

【示例】

〔寄当归〕 宋·陆游《和范待制月夜有感》:“坐客笑谈嘲远志,故人书札寄当归。”

〔问当归〕 清·丘逢甲 《东山感秋词》:“回首大宛山上月,更无缄札问当归。”

〔在日寄当归〕 清·黄遵宪《将至梧州志痛》:“殷勤看行箧,在日寄当归。”


【词语寄当归】   汉语词典:寄当归

猜你喜欢

  • 骊龙颔

    源见“探骊得珠”。指险处,难境。张随《海客探骊珠赋》:“俯身于碧沙泉底,挥手于骊龙颔下。”亦借指皇城。闽徐夤《送王校书往清源》诗:“清歌早贯骊龙颔,丹桂曾攀玉兔宫。”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年轻力壮;老大:年纪老了;徒:白白地。意谓年轻力壮时不努力学习求上进,等到年纪老了只有枉自伤悲了。宋.欧阳修

  • 举扇毋我污

    源见“庾公尘”。喻不沾世俗风气。宋陈师道《次韵苏公劝酒与诗》:“自念每累人,举扇毋我污。”

  • 哀感中年

    源见“东山丝竹”。指人至中年后常为事而感伤。清 丘逢甲《东山感春诗》之六:“神丹浪说解还童,哀感中年遇谢公。”【典源】《世说新语· 言语》:“谢太傅(安) 语王右军 (羲之) 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

  • 浮查

    同“浮槎”。查,同“槎”。唐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三:“浮查并坐得,仙老暂相将。”【词语浮查】   汉语大词典:浮查

  • 束皙祷雨

    《晋书.束皙传》:“束皙字广微,阳平元城人,汉太子太傅束广之后也。……太康中(太康,晋武帝年号),郡界大旱,皙为邑人请雨,三日而雨注,众谓皙诚感,为作歌曰:‘束先生,通神明,请天三日甘雨零。我黍以育,

  • 假隐自名

    源见“终南捷径”。谓借隐居沽名钓誉以猎取官位。《新唐书.隐逸传序》:“然放利之徒,假隐自名,以诡禄仕。”

  • 嗣箕裘

    同“嗣弓冶”。唐李群玉《将之京国赠薛员外》诗:“圭衮照崇阀,文儒嗣箕裘。”

  • 坐吃山空

    比喻只图消费,不事生财,则即使有财产象山一样也会吃空致贫。宋《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元曲《东堂老》:“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述补 只消费不生产,纵然是堆积如山的财产也

  • 焉乌

    源见“乌焉成马”。指字形相似容易混淆的汉字。宋宋祁《代人乞出表》:“辨色立朝,足居多于跛倚;书思记命,目不辨于焉乌。”【词语焉乌】   汉语大词典: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