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宠辱不惊

宠辱不惊

对得宠或受辱都不动心。比喻把得失置之度外。亦作“宠辱无惊”。出自唐卢承庆事迹。卢承庆,字子余,幽州涿(今河北涿州)人。贞观年间历任秦州参军、考功员外郎、户部尚书、兵部侍郎等。高宗永徽时,曾坐事贬简州司马。一年后改任洪州长史,又拜汝州刺史。显庆四年(659年)任宰相。他曾负责百官政绩的考核。有一人因漕船沉没,被承庆判以“失所载,考中下”,其人丝毫没有愠色。于是承庆又改为“非力所及,考中中”,其人也没有表现得特别高兴。承庆为此十分欣赏此人,便定其判为“宠辱不惊,考中上”。

【出典】:

新唐书》卷106《卢承庆传》4048页:“初,承庆典选,校百官考,有坐漕舟溺者,承庆以‘失所载,考中下’。以示其人,无愠也。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不喜。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例句】:

明·佚名《杨家府演义》48回:“吾辈持戟负戈,吃惊受恐,有甚好处。倒不如此辈,宠辱不惊,理乱不闻。”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1:“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


主谓 受宠受辱都无所谓。将得失置于度外。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知道了这点,咱就该知足,就该心如止水,~。”△用于态度方面。→置之度外不求闻达 ↔患得患失 宠辱叵隙。也作“宠辱无惊”。


【词语宠辱不惊】  成语:宠辱不惊汉语词典:宠辱不惊

原作宠辱若惊,意指人患得患失,故无论受宠受辱,都不免惊恐。后人反其意用为宠辱不惊。意谓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受宠受辱皆无动于衷。老子说,世人爱虚荣已达到惊恐的程度,把虚荣象生命一样看重。什么叫作爱虚荣以至于惊恐;虚荣本来就卑下,可是人们得到它,为之惊喜;失掉它,为之惊惧,这就叫爱虚荣以至于惊恐。

【出典】:

《老子》13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例句】: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词语宠辱不惊】  成语:宠辱不惊汉语词典:宠辱不惊

猜你喜欢

  • 陶潜米

    源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指微薄的官俸。宋王禹偁《惠山寺留题》诗:“好抛此日陶潜米,学煮当年陆羽茶。”

  • 利如锥

    同“利锥”。唐杜牧《题桐叶》诗:“哆哆不劳文似锦,进趋何必利如锥。”

  • 鸡犬升天

    源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借指成仙远逝。清蒋士铨《第二碑.上冢》:“苍苔满径,残碑一棱。漫携他鸡犬升天,作贱这胭脂埋井。”主谓 连鸡和狗都能跟着升天。比喻一个人有了权势,依附于他的人也跟着得势。语出

  • 摸金使者

    同“摸金校尉”。清沈钦圻《后咏史》:“摸金使者征求遍,指鹿元臣炀蔽多。”

  • 清都紫微

    《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后以“清都紫微”指天上宫阙。唐李白《汉东紫阳先生碑铭》:“始八岁经仙城山……有清都 紫微之遐想。”【词语清都紫微】  成语:清都紫微汉语大词典:

  • 磨砖成镜

    《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

  • 貂蝉自兜鍪出

    同“貂蝉出兜鍪”。宋辛弃疾《满江红.贺王帅宣子》词:“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却自兜鍪出。”

  • 躬逢盛事

    见“躬逢其盛”。【词语躬逢盛事】  成语:躬逢盛事汉语大词典:躬逢盛事

  • 今日不知明日事

    古人慨叹人生无常之语。意谓活过了今天,不知是否还能活过明天。 也形容生活动荡,后事未卜。语出《通俗编.时序》引宋李殿丞诗:“今日不知明日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余曩在太学,命市薪六

  •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辜:罪。失:失职。经:成规。 与其杀掉无罪的人,宁可不杀而犯不按成法办案的错误。 表示决狱量刑,应非常慎重,宁失之宽,不失之严。语出《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