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宠辱不惊

宠辱不惊

对得宠或受辱都不动心。比喻把得失置之度外。亦作“宠辱无惊”。出自唐卢承庆事迹。卢承庆,字子余,幽州涿(今河北涿州)人。贞观年间历任秦州参军、考功员外郎、户部尚书、兵部侍郎等。高宗永徽时,曾坐事贬简州司马。一年后改任洪州长史,又拜汝州刺史。显庆四年(659年)任宰相。他曾负责百官政绩的考核。有一人因漕船沉没,被承庆判以“失所载,考中下”,其人丝毫没有愠色。于是承庆又改为“非力所及,考中中”,其人也没有表现得特别高兴。承庆为此十分欣赏此人,便定其判为“宠辱不惊,考中上”。

【出典】:

新唐书》卷106《卢承庆传》4048页:“初,承庆典选,校百官考,有坐漕舟溺者,承庆以‘失所载,考中下’。以示其人,无愠也。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不喜。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例句】:

明·佚名《杨家府演义》48回:“吾辈持戟负戈,吃惊受恐,有甚好处。倒不如此辈,宠辱不惊,理乱不闻。”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1:“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


主谓 受宠受辱都无所谓。将得失置于度外。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知道了这点,咱就该知足,就该心如止水,~。”△用于态度方面。→置之度外不求闻达 ↔患得患失 宠辱叵隙。也作“宠辱无惊”。


【词语宠辱不惊】  成语:宠辱不惊汉语词典:宠辱不惊

原作宠辱若惊,意指人患得患失,故无论受宠受辱,都不免惊恐。后人反其意用为宠辱不惊。意谓置个人得失于度外,受宠受辱皆无动于衷。老子说,世人爱虚荣已达到惊恐的程度,把虚荣象生命一样看重。什么叫作爱虚荣以至于惊恐;虚荣本来就卑下,可是人们得到它,为之惊喜;失掉它,为之惊惧,这就叫爱虚荣以至于惊恐。

【出典】:

《老子》13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例句】: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词语宠辱不惊】  成语:宠辱不惊汉语词典:宠辱不惊

猜你喜欢

  • 松菊荒

    同“松荒三径”。宋陆游《题阎郎中溧水东皋园亭》诗:“万钟会作梦幻过,三径空叹松菊荒。”

  • 汉阴灌园

    源见“抱瓮灌园”。借指退隐躬耕。清翁同龢《次韵殷谱经前辈适园饮饯》:“公今引年岂病痱,汉阴灌园且息机。”

  • 鹿是马

    源见“指鹿为马”。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言论。唐杜甫《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休传鹿是马,莫信?如鸮。”

  • 冰台

    同“冰人”。《歧路灯》二八回:“春宇道:‘信儿是要传的,叫他先做准备,这里再央冰台订期。’”【词语冰台】   汉语大词典:冰台

  • 银船

    同“金船”。唐白居易《早春西湖闲游》诗:“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宋王谠《唐语林.豪爽》:“上乃连饮三银船,尽一巨馅,乘马而去。”【词语银船】   汉语大词典:银船

  • 冤狱为虫

    源见“秦狱气”。形容冤愤郁结难消。唐骆宾王《萤火赋》:“知战场之有磷,悟冤狱之为虫。”

  • 不讳之路

    《后汉书.安帝纪》:“闲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而所对皆循尚浮言,无卓尔异闻。”不讳之路,指直言敢谏无所避讳之路。《旧唐书.颜真卿传》:“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开

  • 母以子贵

    《公羊传.隐公元年》:“桓公幼而贵,隐公长而卑。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公羊传》中有“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的话。在奴隶制乃至封建制贵族上流社会中,儿子因母亲的亲族社会

  • 自种一顷豆

    源见“南山种豆”。咏田间劳作。宋苏轼《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怀子由》诗:“典衣自种一顷豆,那知积雨生科斗。”

  • 报刘

    晋代李密《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刘之日短也。”后人因此以“报刘”作为人子养亲的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