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子见南子

子见南子

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子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路对孔子去拜见卫灵公的夫人(一个有淫行的贵妇人)表示不满。孔子发誓说,我假设有不正当的行为,天也要弃绝我的!言外之意是她请我,我只得照礼去做罢了。

史记.孔子世家》:“(卫)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向)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孔子为了在卫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只得屈尊去见南子,因为当时卫国国政,实际上为南子所左右。这件事子路认为是老师屈尊辱没了自己,故而表示不满。后因用为咏“权宜”之行的典故。

汉书.王莽传》:“国家之大纲,微朕孰当统之?是以孔子见南子,周公居摄,盖权时也。”


猜你喜欢

  • 鼎言

    源见“毛遂自荐”。谓有分量的言论。明徐复祚《投梭记.恣劫》:“没奈何,望乞鼎言昭雪。”【词语鼎言】   汉语大词典:鼎言

  • 辱殆

    源见“止足”。指困辱和危险。晋张华《答何劭》诗之一:“衰夕近辱殆,庶几并悬舆。”【词语辱殆】   汉语大词典:辱殆

  • 诗亡然后春秋作

    春秋:古代史书名。相传为孔子所作。 原意是说古代圣王采诗以观民风。后来此事被废止,诗也就没有了。于是孔子作《春秋》,以寓善恶褒贬之义。语出《孟子.离娄下》:“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

  • 河女之章

    汉代人哀孝女曹娥所作之歌。《晋书.夏统传》:“孝女曹娥年甫十四,贞顺之德过越梁宋。其父堕江不得尸,娥仰天哀号,中流悲叹,便投水而死,父子丧尸后乃俱出。国人哀其孝义,为歌《河女之章》。”【词语河女之章】

  • 尔虞我诈

    或用作“此诈彼虞”、“尔诈我虞”。形容互相猜疑,互相欺骗,勾心斗角。公元前595年秋,楚庄王出兵伐宋,相持几个月,双方均疲惫不堪。为了迫使宋国求和,楚国军队在当地修房筑屋,并招回逃亡百姓耕田种地,以作

  •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同“卧榻之侧,岂容鼾睡”。郑振铎《漩涡》二:“‘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希哲低声背诵着成语。”【词语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成语: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汉语大词典: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 潭水深情

    源见“桃花潭水”。形容深情至谊。柳亚子《将去海上留别春航》诗:“潭水深情空尔为,坠欢重拾知何时!”

  • 以杀去杀,以刑去刑

    执行死刑,是为了以后没人触犯死刑;实施刑罚,是为了以后不用刑罚。 表示刑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犯罪。语出《商君书.画策》:“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也引作〔以刑止刑,以杀止杀〕。唐.

  • 寸丝不挂

    赤身裸体。佛教徒用以比喻心无障碍、挂累,十分坦荡。《传灯录》卷八:南泉和尚问陆亘:“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主谓 原喻心中无所牵挂。后多指赤身裸体。语出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8:“

  • 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不咬文嚼字,而领会要旨。现在指领会不求深刻,只停留在一知半解。陶潜(372-427年),又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出身士族,家道中落。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