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姗姗来迟

姗姗来迟

汉书.李夫人传》:“上(即汉武帝刘彻)思念李夫人(李延年妹,参见“倾国倾城”)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絃歌之。”

汉武帝所作歌中“姗姗来迟”包含着对已故李夫人的思念与伤悼之情。

后常以“姗姗来迟”形容女子从容缓步的姿态,又可借以揶揄人迟到。唐.罗虬《比红儿诗》:“通宵甲帐(古时帐以甲乙编次,故有甲帐乙帐之称。据《北堂书钞》卷一三二录《汉武故事》说:“上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杂错天下珍宝为甲帐,次为乙帐。甲帐以居神,乙以自居。”)散香尘,汉帝精神礼百神。若见红儿醉中态,也应休忆李夫人。”(《香艳丛书》第三集)


述补 姗姗,走路缓慢从容样。形容走路慢腾腾,来晚了。语本《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刘心武《钟鼓楼》6章:“薛大娘和薛师傅出于面子也不当众盘问薛纪徽为何~。”△用于人的行动慢和时令迟。也作“姗姗而来”、“姗姗其来”、“珊珊来迟”、“跚跚来迟”。


姗姗来迟”用以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样态。语出 《汉书·外戚传上·李孝武夫人》: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为作诗曰: ‘是邪? 非邪? 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颜师古注: “姗姗,行貌。”后形成 “姗姗来迟”一语,形容女子的从容舒缓行态。

为什么是 “姗姗”来迟呢?

古代女子,除有 “三从四德”的要求之外,还要求 “笑不露齿,行不露脚”( 女子长裙曳地) ,这样,女子走路必然不会 “大步流星”,只能像是舞台上的 “青衣”那样碎步而行,日本女子在特定场会也是小步而行。所以,“姗姗”即有 “徐缓”之义。“姗姗”犹言 “款款”,“款款而来”即谓缓慢从容而来。因是形容女子行态,二者还兼有 “轻盈”之义。 《后汉书·马援传》李贤注: “款,犹缓也。”杜甫 《曲江》: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款款飞”即谓徐缓地飞。

姗姗来迟”今使用范围已转移、扩大,来晚了,迟到了,皆可谓之 “姗姗来迟”。


【词语姗姗来迟】  成语:姗姗来迟汉语词典:姗姗来迟

猜你喜欢

  • 三语掾

    《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阮修)有令闻(好名声),太尉王夷甫(王衍)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将无,莫非;将无同,就是大约差不多)。’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掾是古代从属官员的通

  • 修文白玉

    源见“地下修文”、“玉楼受召”。指文人之死。明张煌言《挽董天鉴孝廉》诗之二:“结客黄金良不易,修文白玉竟何如!”

  • 败材伤锦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又源见“操刀伤锦”。后以“败材伤锦”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

  • 一鹗书

    源见“荐鹗”。指推荐直士贤才的表章。宋曾巩《送李莘太傅》诗:“久待连城价,谁腾一鹗书?君王览豪俊,应复召严 徐。”【词语一鹗书】   汉语大词典:一鹗书

  • 高谈旦月

    同“汝南月旦”。《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陈叔明墓志》:“二子连环,高谈旦月。”

  • 向平身

    源见“向平之愿”。称子女婚嫁既毕,无家事牵挂者。唐白居易《闲吟赠皇甫郎中亲家翁》诗:“最喜两家婚嫁毕,一时抽得向平身。”一作“尚平身”。

  • 老罴当道

    罴:指南北朝时大将王罴。老罴当道,比喻猛将把守要塞。王罴(?-541年)京兆霸城(今陕西西安附近)人,北魏名将。魏孝文帝太和年间,拜为殿中将军,率兵打败少数族氐羌的进攻,封为西河内史,王罴辞官不拜,众

  • 子真谷口

    《汉书.王贡两鲍传》:“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音qū,折服)而终。”西汉高士郑朴字子真,修身持礼,隐居不仕,耕

  • 白鸡之梦

    《晋书.谢安传》:“〔安〕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怅然谓所亲曰:‘昔桓温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温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

  • 大声秀才

    陈谔,字克忠,番禺(今属广东)人。永乐年间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历任顺天府尹。陈谔情性刚直,处事果断,弹劾官吏无所避讳。每次上奏,声音大如洪钟。成祖下令几天不给他吃饭,到奏对时他的声音仍然和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