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咸鱼。肆:店铺,集市。 好像进入卖咸鱼的集市,时间一长,就闻不出臭味。 比喻人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而逐渐与之同化。语出汉.刘向《说苑.杂言》:“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宋书.颜延之传》:“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与之变矣。”雷震《新燕语》卷上:“……余初入都,颇觉会味参商,苦出门者累月,后亦安之,殊不觉矣。古人谓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具有至理。”周代《晚晴小集.翼南其人其文其画》:“那时像这类不受题材限制,敢于写真实生活的作品还不多见,‘三突出’、‘高大全’的影响尚未消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许多人对这类题材是不易接受的。”


其他 鲍鱼,咸鱼。肆,店铺。好像进入卖咸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到它的臭味了。比喻受到不良的环境影响,时间久了就会习以为常。《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亦与之化矣。”※鲍,不读作“bāo”。△多用于感染同化。→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涅而不淄。也作“入鲍忘臭”。


【词语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成语: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猜你喜欢

  • 岘首之涕

    源见“堕泪碑”。指对造福于民的地方官吏的缅怀。清钱谦益《新安汪然明合葬墓志铭》:“岘首之涕,牛山之悲,又于吾身亲见之,是能不为之叹息哉!”

  • 湘泪

    同“湘妃泪”。唐李商隐《潭州》诗:“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 求剑刻舟

    同“刻舟求剑”。宋 严伯《归朝歌.南剑双溪楼》词:“变化往来无定所,求剑刻舟应笑汝。”见“刻舟求剑”。[例]王老先生头脑呆板,常做出~式的傻事。【词语求剑刻舟】  成语:求剑刻舟

  • 仙凫

    源见“王乔凫舄”。指鞋子或野鸭。唐段成式《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诗:“掷履仙凫起,扯衣蝴蝶飘。”唐李邕《斗鸭赋》:“征羽毛之好鸟,得渤澥之仙凫。”亦比喻足迹、行踪。明何景明《送寇定州》诗:“霄汉仙凫去

  • 悼龀

    源见“悼耄”。指童年。龀,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唐杜昱《大智禅师义福塔记》:“爰在悼龀,游不狎群。”【词语悼龀】   汉语大词典:悼龀

  • 子春之疾

    《大戴礼.、曾子大孝》:“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伤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问曰:‘夫子伤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吾闻之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

  • 江夏黄童

    《东观汉记.黄香传》载:黄香,江夏 安陆人,“年十二博览传记,家业虚贫,衣食不赡。舅龙乡侯为作衣被,不受,帝赐香《淮南》、《孟子》各一通,诏令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谓诸王曰:‘此日下无双,江夏黄童也……

  • 荀令

    同“荀令君”。唐李商隐《韩翃舍人即事》诗:“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词语荀令】   汉语大词典:荀令

  • 雄谈扪虱

    源见“扪虱而谈”。形容谈论者放达不羁。清石韫玉《折桂令.自题归来图》套曲:“一个个妙计屠龙,雄谈扪虱,壮志闻鸡。”

  • 防墓

    《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将父母)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之墓也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防墓,本指孔子父葬于防地之墓。亦泛指父母坟墓。唐刘禹锡《送僧元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