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奇货可居

奇货可居

奇货:珍奇稀有之货物。居:囤积。 此典指吕不韦认为秦公子子楚好象是珍奇稀有之货物,值得囤积起来,将来能换得不可估量的财富。后以此典比喻囤积有用之物为资本,伺机换取更多的名利和财富。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大商人,他在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遇见入质于赵国的秦国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这是“奇货可居”。他游说秦昭王次子安国君爱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的嫡嗣(华阳夫人无子)。又立子楚为太子。后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吕不韦任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太子秦王政年幼继位,即秦始皇。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食邑有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十二县、洛阳(今河南洛阳)十万户、及燕国所献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城作为封邑,达到了“奇货可居”的目的。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出居封地河南,不久被迁往蜀(今属四川)地,吕不韦忧惧自杀。

【出典】:

史记》卷85《吕不韦列传》2506页:“子楚,秦诸庶孽(niè聂)孙(姬妾所生子孙),质(古时本国派往别国去作抵押的人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gǔ古,做买卖)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例句】:

清·刘鹗《老残游记》14回:“此种人不宜过于爽快,他就觉得奇货可居了。” 范文澜《破除迷信》:“这种人有些特长,但是自以为奇货可居,求名求利,无有止境,售价已经远远超过实价,但还想得到更高的售价。” 姚雪垠《李自成》1卷25章:“可是他们把票子当做奇货可居,非要足了钱不肯放回。”


主谓 居,积存。珍奇的货物可囤积以待善价。语出《史记·吕不韦列传》:“(子楚)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gǔ)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张贤亮《小说中国》:“今天,‘文革’遗物居然~,成了民间一类重要的收藏品……”△多用于表示物品珍贵方面。→囤积居奇


解释商人把稀有的东西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也用以比喻依仗某种独特的技艺、成就等以博取名利地位。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为了相互依赖与牵制,就相互派遣子弟到对方作人质。子楚在秦王的儿子们中地位比较低下,被派到赵国作人质。子楚在赵国生活穷困,车马财用都不宽裕,所以很不如意。吕不韦到邯郸做买卖,见到子楚后很可怜他,说:“子楚是稀有的货物,可以先囤积起来。”吕不韦打算先帮助子楚争取到政治地位,然后自己再从中捞取好处。

吕不韦和子楚知道,当时华阳夫人是秦国国君孝文王最宠爱的嫔妃,但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如果能博得夫人的喜爱,就能被立为太子。于是吕不韦花费重金买通了夫人的弟弟和姐姐帮子楚说好话,终使华阳夫人认子楚为自己的儿子。秦孝文王死后,子楚如愿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的秦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嬴政的父王。吕不韦因为劳苦功高,被庄襄王封为相国。


【词语奇货可居】  成语:奇货可居汉语词典:奇货可居

猜你喜欢

  • 重侯嬴

    源见“信陵虚左”。谓礼贤下士。唐费冠卿《酬范中丞见》诗:“战国方须礼干木,康时何必重侯嬴?”

  • 三十六策

    同“三十六计”。宋陈与义《送王周士赴发运司属官》诗:“去去三十六策中,第一买酒鏖北风。”【典源】《南齐书·王敬则传》:“是时上疾已笃,敬则仓卒 (cu) 东起,朝廷震惧。东昏侯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

  • 采菊

    晋.陶潜《陶渊明集》卷三《饮酒二十首》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诗中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描写其归隐田园怡然自乐的生活。后以“采菊”喻咏隐逸生活的乐趣。唐.郎士元《赠张五諲

  • 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见〔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 望杏

    《氾胜之书.耕田》:“望杏花落,复耕。”后以“望杏”指劝耕时节。南朝 陈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望杏敦耕,瞻蒲劝穑。”吴兆宜注:“《月令》:杏花生,种百谷。”《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隋春祈

  • 敷粉何郎

    参见:面如敷粉

  • 碎壶

    同“碎唾壶”。清李邺嗣《赠梁公狄先生》诗之二:“歌罢同镌石,吟成自碎壶。”

  • 卧游

    《宋书.宗炳传》:“(宗炳)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宗炳所谓“卧游”,意指卧于室内欣赏山水道观的画幅以代游览。元.倪瓒《顾仲贽来

  • 门墙

    源见“夫子墙”。借指师门。南朝 梁 陶宏景《登真隐诀序》:“未造门墙,何由眄其帷席。”《聊斋志异.娇娜》:“少年曰:‘倘不以驽骀见斥,愿拜门墙。’生喜,不敢当师,请为友。”【词语门墙】   汉语大词典

  • 道边苦李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后以“道边苦李”喻无用之物,弃置之才。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