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夹袋中人物

夹袋中人物

此典为施师点访求贤才、以备选用事。施师点(1124-1192年),宋信州上饶人,一说玉山(今均属江西)人,字圣与。好学能文,20岁入太学,每试都在前列。后为临安(杭州)府教授。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出使金国,不负使命。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十四年(1187年)升知枢密院事。在枢密院时,搜访贤才,将人名和品学记下,放到夹袋里以备选用。他认为蜀地离朝廷较远,有能力的贤才单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让人了解。就让蜀中的贤德之士各自写下自己的特点和专长,然后按照他们的才干、操行和文字能力排出先后次序。每当朝廷官员出缺、要新拜一些官员时,依次推荐上报。后常称被当权者收揽以备录用的人为夹袋中人物。

【出典】:

宋史》卷385《施师点传》11838页:“师点倦倦(quán quán拳拳,诚恳;深切之意)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

【例句】:

明·张居正《答总宪张崌崃言用人》载《张文忠集·书牍九》:“别楮(chǔ础。木名,皮可制纸,后因以代称纸)所荐诸贤,皆一时之俊,处吾夹袋中宁止朝夕。”


偏正 被别人收揽做亲信以备使用的人。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因周所编的刊物,总是几个夹袋里的人物,私心自用,以致内容糟不可言。”△贬义。多用于写人才的选择。→药笼中物


【词语夹袋中人物】  成语:夹袋中人物汉语词典:夹袋中人物

猜你喜欢

  • 涣释

    同“涣然冰释”。《隐居通议.骈俪二》引宋 欧圣弼《进〈周礼六官辨〉表》:“臣退揆蒙愚,未能涣释。”【词语涣释】   汉语大词典:涣释

  • 仲由负米

    同“子路负米”。明 吾丘瑞《运甓记.牛眠指穴》:“悔未李密陈情,徒恨仲由负米。”

  • 敌国舟中

    源见“舟中敌国”。比喻敌人就在身边。唐柳宗元《古东门行》:“羌 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 两小无猜

    形容幼男幼女相处融洽,天真无邪,没有猜疑。唐代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剧:玩耍,游戏。床:井床,井上的栏杆。参见“青梅竹马”条。主谓

  • 三瓦四舍

    见“三瓦两舍”。《荡寇志》73回:“衙内你不晓得,他是清白人家女儿,那肯同那~的奉迎。”【词语三瓦四舍】  成语:三瓦四舍

  • 青女霜

    源见“青女司霜”。指秋霜。唐罗隐《菊》诗:“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词语青女霜】   汉语大词典:青女霜

  • 一豹之斑

    源见“管中窥豹”。指事物的一部分,或谓见识不广。清蒲松龄《拟上征天下博学宏词亲考拣用以备顾问群臣谢表》:“一豹之斑,知不侔于台阁气象;千狐之腋,冀有补于藻火文章。”

  • 剧秦

    源见“剧秦美新”。谓斥责秦朝。泛指指斥前朝。明刘基《咏史》:“想得民心思汉日,正当扬子剧秦时。”清陈梦雷《抒哀赋》:“不淟涊以剧秦兮,庶余心之靡他。”【词语剧秦】   汉语大词典:剧秦

  • 泮水

    《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毛传:“泮水,泮宫之水也。”郑玄笺:”泮之言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无也。”朱熹集传:“泮水,泮宫之水也。诸侯之学,乡射之宫,谓之泮宫。”即学宫前

  • 博闻强志

    比喻屈原有广博之学识和见闻、记忆力很强。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人。是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初辅佐楚怀王,任左徒(参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