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衣无缝

天衣无缝

太平御览》卷六九〇引《神异经》:“西荒有一人不读五经而意合,不观天文而心通,不诵礼律而精当,天赐其衣,男朱衣缟带委儿冠,女碧衣戴金胜,皆无缝。”

关于“天衣无缝”,前蜀.牛峤《灵怪录》记载为另一故事,多书引为出典,然非典源。《神异经》旧题为汉.东方朔撰,经考证,实为东汉人所作(见《四库提要辨证》第一一二八页)。上面引文中“天赐其衣”与“皆无缝”,恰合“天衣无缝”。后因用为赞美事物或诗文作品浑然天成,无雕琢痕迹之典。

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对偶之佳者如‘数点雨声风约住,一枝花影月移来’……数联皆天衣无缝,妙合自然。”

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郭翰暑月卧庭中,仰视空中,有人冉冉而下,曰:‘吾织女也。’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谓曰:‘天衣本无针线为也。’”


主谓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现用以比喻事物周密完美,无隙可寻。也用以称诗文浑成自然,没有斧凿痕迹。语本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织女)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邹韬奋《经历》:“要使人物与故事~的配合,这要靠作家对于所有材料剪裁与日出更要以生平所有的经验以烘托后事的事实。”△常用于喻具体事物、诗文等细致周密,没有一点破绽。→无懈可击 十全十美 完美无缺 ↔漏洞百出 破绽百出。也作“无缝无衣”。


解释上天神仙所穿的衣服没有衣缝。后用来比喻诗文自然浑成,或事物周密完美,无人为造作的痕迹。

出处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稍闻香气渐浓,翰甚怪之,仰视空中,见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乃一少女……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郭翰是太原人,从小恬淡高贵,仪容不凡,口才出众,善于书法,尤其擅长草书、隶书。他从小就成了孤儿,一个人住。

有一年夏天的晚上,他趁着月光睡在院子里乘凉,不时感到清风吹拂,并且闻见有香气袭来,越来越浓。郭翰觉得这非常奇怪,抬头一看空中,有人慢慢地飘落下来,径直走到他面前。他定睛一看,竟然是个妙龄少女,长得姿态丰美,光彩照人。她穿着薄薄的黑纱衣,披着白色的纱肩,头戴像翠鸟尾上长羽一样的花冠,脚穿饰有多种美玉纹彩的鞋子,侍奉她的两个丫鬟也都容貌不凡,令人心神动荡。

郭翰赶紧端正衣帽,下床拜见,说:“没想到您大驾光临,希望多多指教。”这位少女说:“我是天上的织女,一直没有合适的对象,难遇美好的时光,所以愁思满怀。天帝恩赐我游览人间,我仰慕您高洁的品格,希望和您结为夫妇。”

此后一年间,织女几乎每天都来陪伴。有一天,郭翰在品尝织女从天上带来的美食时,发现织女的衣服上并没有一点衣缝。郭翰问她,织女说:“天衣本身就不是用针线做的。”一年后,天帝命织女返回,织女最终和郭翰依依惜别,终生不复再见。

近义完美无缺

反义漏洞百出

例句

王睿知擅长写小说,再长的故事情节也能编得天衣无缝。


【词语天衣无缝】  成语:天衣无缝汉语词典:天衣无缝

猜你喜欢

  • 龙竹

    源见“杖化龙”。指拐杖或比喻得道成仙。唐王绩《游仙》诗之四:“鸭桃闻已种,龙竹未经骑。”宋王禹偁《李太白真赞》:“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词语龙竹】   汉语大词典:龙竹

  • 局蹐

    源见“局高天,蹐厚地”。谓谨慎戒惧。《后汉书.秦彭传》:“奸吏局蹐,无所容诈。”晋陆机《辩亡论》下:“屏气局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损甘以育凌统之孤。”亦谓困顿窘迫。清王晫《今世说.简傲》:“一日,王欲留

  • 都俞

    同“都俞吁咈”。宋朱熹《与周参政札子》:“伏维都俞之暇,从容造膝,一为明主极言之,则天下幸甚。”【词语都俞】   汉语大词典:都俞

  • 安堵如故

    东汉.荀悦撰《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酒。”另见《晋书.苻坚载记上》:“徙豪右七千余户于关中,五品税百姓金银万一万三千斤以赏军士,余皆安堵如故。”后以安堵如故喻一切安定如常,相安无事

  • 门间半面人

    源见“半面不忘”。只瞥见一面的人。用以形容人聪明强识。宋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平生天上张公子,尚记门间半面人。”

  • 淮阳薄

    源见“卧治”。谓轻视外任州郡长官地位。唐羊士谔《暮秋言怀》诗:“驰晖三峡水,旅梦百劳关。非是淮阳薄,丘中只望还。”

  • 鸣凤飞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正于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晋.杜预注:“雄曰凤,雌曰皇,雄雌俱飞,相和而鸣

  • 绿林豪士

    同“绿林豪客”。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四章二节:“其同乡许振鹏……去之宁波,由王金发介绍,因得入大岚山,连结绿林豪士。”见“绿林好汉”。[例]他从小不爱读书,却爱使枪弄棒,专一结交~。【词语绿林豪士】

  • 歌残尔汝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孙皓为三国 吴末帝,是亡

  • 赍盗粮,借贼兵

    其他送给盗贼粮食和兵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做了危害自己人的事情。《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也。”△贬义。多用于指处事失当方面。 →是非不分 ↔敌我分明。也作“赍粮藉寇”、“借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