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原意指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在于人心向背,后则以此强调内部团结对于事业成功有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又不如得人和。比如这里有座内城三里、外城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无法取胜。敌人既来围攻,一定是择时日得天时的了,可是却无法取胜,可见天时不如地利。又比如这里有另一座城邑,它的城墙筑的并不是不高,护城壕挖得并非不深,士卒的兵器和盔甲也并非不锐利、坚固,粮草也并非不多,但当敌人一来进攻,守兵们便弃城而逃,这正说明地利又不及人和。所以,限制人民不必靠疆界,巩固国防不必凭山河险要,威服天下不必恃武力强大。得到正义,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正义,帮助他的人便少。少助到了极点,连自己的亲戚也会背叛他。多助到了极点,整个天下的人都愿意顺从他。让天下都顺从他的人去攻打连他的亲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那些高举正义旗帜的人要么不去攻打,而一旦去攻打便立即会获得胜利。

【出典】: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例句】:

宋·刘过《西江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猜你喜欢

  • 口须缄

    源见“三缄其口”。谓慎言谈。明袁宏道《喜苏潜夫至柳浪》诗之三:“暂来犹有禁,佛语口须缄。”

  • 季子邑

    《史记.吴太白世家》:“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让国于兄,国人贤之。“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曾因让国于兄受封延陵邑,号称“延陵季子”。后以“季子邑”代指延陵之地。

  • 蛮貊可行

    《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貊音mò。孔子教诲弟子子张说:“说话讲忠信,行为讲笃敬,即使到了少数民族地区,也可以行得

  • 一国为一人兴,先贤为后愚废

    先贤:指前代贤明之君。后愚:指后代昏暗之君。 一个国家因为有一位贤君就兴盛起来,而前代贤君创立的基业又往往为后代昏君所废毁。 旧指一国的兴亡,决定于君主的贤愚。这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语出《文选.张

  • 阳台一片云

    源见“巫山云雨”。喻指所欢爱的人。唐骆宾王《忆蜀地佳人》诗:“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 灌园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在秦为相十年,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一个叫赵良的人对他说:“……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又《邹阳列传》狱中上书:“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赵良

  • 妾换马

    唐 李冗《独异记》卷中:“后魏曹彰性倜傥,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予有美妾可换,惟君所选。’马主因指一妓,彰遂换之。”按:《乐府诗集》有梁 简文帝《爱妾换马》诗。郭茂倩题解:“《爱妾换马》

  • 金屋贮娇

    同“金屋藏娇”。南朝 梁费昶《长门怨》诗:“金屋贮娇时,不言君不入。”主谓 原指汉武帝幼时喜爱阿娇,要用金屋让其居住一事。形容纳娶美丽女子为妻妾。语本汉·班固《汉武故事》:“胶东王(刘彻)数岁,长公主

  • 雷音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见《文选》卷十六)《长门赋》中描写陈皇后失宠后幽居长门宫,一听到雷声,便联想到皇帝临幸的车驾声。后因用以喻指车驾声音,并作为思念故人的典故。

  •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

    参见:匈奴未灭,何以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