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

《维摩诘经.观众生品》:“维摩诘以身疾,广为说法。佛告文殊师利:‘汝诣问疾。’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花?’答曰:‘结习未尽,花著身耳;结习尽者,花不著也。’”

“结习”,佛教语,指人世的欲望、烦恼等。“天女散花”是一则佛经故事。本以花着身与不着身验证诸菩萨弟子向道之心诚与不诚,凡“结习”未尽,花即着身;“结习”已尽,花不着身。后因用为咏佛事之典,又用以比喻大雪纷飞的景象。

宋.辛弃疾《祝英台近.水纵横阕》词:“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陆游《夜大雪歌》:“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剑南诗稿》卷二六)


主谓 原为佛教中的故事。以天女散花来试诸菩萨向道之心,如凡心未尽,花即着身。后用于形容大雪飞舞、色彩纷呈等景象。语本《维摩诘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听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明·姜绍书《无声诗史·周氏二女》:“其彩毫娟秀,如~。”△多用于描写场景。


【典源】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今译】 《维摩诘所说经》 中说,维摩诘长者以法力现其病身,佛派遣文殊菩萨并诸菩萨大弟子前往问病,彼此以法问难。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说法,即用天花散在诸菩萨及大弟子身上,以花着身不着身来验证其道行。花落菩萨身,当即落下; 花落大弟子身上,都附着不能除去。参见 〖维摩示病〗。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说经讲法之妙; 也用以形容落花、下雪等景象。

【典形】 花雨、曼陀雨、摩诘持花女、散花、散花女、散花天、散花天女、天花、天花拂袂、天女花、天女散花、天雨曼陀、雨花、雨天花、花如雨、禅室散花、天雨宝花、诸天散花、天女相试、散六花。

【示例】

〔花雨〕 清·王摅《慈光寺行》:“钵盂盛处一龙降,花雨飞时万人伏。”

〔曼陀雨〕 宋·苏轼《和子由柳湖久涸》之二:“久陪方丈曼陀雨,羞时先生苜蓿盘。”

〔摩诘持花女〕 宋·陆游《和范待制秋日书怀》:“室无摩诘持花女,囊有娑婆等价香。”

〔散花〕 宋·辛弃疾《满江红·寿赵茂嘉郎中》:“种柳已成陶令宅,散花更满维摩室。”

〔散花天〕 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之三:“维摩方丈傍无边,个中无碍散花天。”

〔散花天女〕 元·萨都拉《赠仁皇讲师达上人》:“散花天女满经阁,出海神龙闻讲钟。”

〔天花〕唐·卢照邻《相乐夫人檀龛赞》:“宝树天花,竞爽鸿毛之际。”

〔天花拂袂〕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九十七:“天花拂袂著难销,始愧声闻力未超。”

〔天花女〕 宋·张元干《东平刘左车坎止春歌》:“百年弹指法界观,万事过眼天花女。”

〔天女散花〕唐·王维《大唐大安国寺净觉禅师碑铭》:“山神献果,天女散花。澹尔宴安,曾无喜惧。”

〔天雨曼陀〕 宋·苏轼《游太平寺净士院》:“醉中眼缬自烂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雨花〕 唐·李商隐《安平公诗》:“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

〔雨天花〕 宋·黄庭坚《次韵吉老知命》:“斋盂香佛饭,法席雨天花。”


【词语天女散花】  成语:天女散花汉语词典:天女散花

猜你喜欢

  • 干羽

    源见“舜舞干戚”。指文德教化。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词语干羽】   汉语大词典:干羽

  • 知雄守雌

    《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河上公注:“去雄之强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溪也。”因以“知雄守雌”指韬晦自处的处世哲学。宋范仲淹《老子犹龙赋》:“知雄守雌,宛讶存身之际;绝

  • 楚山玉

    同“楚璞”。唐孟郊《答姚怤见寄》诗:“行吟楚山玉,义泪沾衣巾。”

  • 二竖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指缓)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

  • 三尸虫

    源见“三尸”。比喻奸佞之人。清钱谦益《送何士龙南归兼简卢紫房一百韵》:“执彼三尸虫,打杀铜驼傍。”

  • 杨柳

    源见“樊素”。借指侍妾、歌姬。唐白居易《别柳枝》诗:“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嫋多年伴醉翁。”【词语杨柳】   汉语大词典:杨柳

  • 丹山鸟

    源见“丹穴”。指凤凰。清黄遵宪《为同年吴德㴋寿其母夫人》诗:“中有丹山鸟,哀鸣复回翔。”【词语丹山鸟】   汉语大词典:丹山鸟

  • 鹏鷃

    源见“鲲鹏展翅”、“榆枋之见”。鹏举九天,斥鷃笑之。比喻物有大小,志趣悬殊。晋孙绰《兰亭集后序》:“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快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唐钱起《送李大夫赴广州》诗:“昔许霄汉期,今

  • 惊弦之鸟

    同“惊弓之鸟”。《穀梁传.成公二年》“齐侯使国佐如师”唐杨士勋疏:“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惊弦之鸟,不可以应弓。”见“伤弓之鸟”。《谷梁传·成公二年》:“齐侯使国佐如师。”唐·杨士勋疏:“败军之将,不

  • 七手八脚

    形容手脚之多。清代翟灏《通俗编.身体.七手八脚》:“《五灯会元》:德光上堂偈云: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逆,打成一片。”后多用来比喻人多动作纷乱。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