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上石麒麟

天上石麒麟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古人以它象征吉祥。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郯(tán,谈)(今山东郯城人)。梁时,任东宫学士(官名,负责典礼、编纂、撰述等)、尚书度支郎(官名,负责财政收支)等职。入陈历任尚书左仆射(yè夜),丹阳尹、中书监等职。徐陵出生前,其母臧氏曾梦五彩祥云变化成凤凰,飞落在她左肩上,后不久生下徐陵。陵自幼聪慧。当时一位很有道行的僧侣名叫宝志上人,在徐陵4岁时,家人带他前去拜见,宝志上人用手摩着徐陵的头顶说:“这是天上的石麒麟啊。”后世常用此典称誉他人之子神奇、优秀或祝颂生子。

【出典】:

陈书》卷26《徐陵传》325页:“(徐陵)母臧氏,尝梦五色云化而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陵焉。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之,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

【例句】:

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唐·杜甫《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后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 唐·杜牧《赠李秀才》:“天上麒麟时一下,人间不独有徐陵。” 唐·殷文圭《贺同年第三人刘先辈咸辟命》:“脱俗文章笑鹦鹉,凌云头角压麒麟。” 宋·苏轼《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浮金堂戏作此诗》:“使君有令子,真是石麒麟。” 宋·范成大《次韵徐提举游石湖》:“天上麒麟翰墨林,当家手笔擅文心。” 宋·刘辰翁《临江仙·代贺丞相两国夫人生日》:“人间传寿酒,天上送麒麟。” 元·耶律楚材《和裴子法见寄》:“天上玉麒麟,英才可珍惜。” 明·高启《戏婴图》:“麟送徐卿宅,兰生谢傅堂。”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房文淑》:“来似无端去绝踪,难将首尾见神龙;料应夙世奇缘合,天赐麟儿一笑逢。”


【典源】《陈书·徐陵传》:“ (徐陵)母臧氏,尝梦五色云化而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陵焉。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之,宝志手摩其顶,曰:‘石麒麟也。’光宅惠云法师每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南史·徐陵传》亦载。

【今译】 南朝陈徐陵的母亲臧氏,曾梦见五彩云霞化而成凤,飞来停在她左肩上,后生下徐陵。当时有位僧侣宝志上人,世人都称他很有道行,在徐陵几岁时,家人就带领徐陵前去拜见,宝志手摩徐陵头顶,说:“这是天上的石麒麟啊。”

【释义】 后以此典况颂生儿或称誉他人之子。

【典形】 麟送徐卿宅、麒麟儿、天麟、天上麒麟、天上玉麒麟。

【示例】

〔麟送徐卿宅〕 明·高启《戏婴图》:“麟送徐卿宅,兰生谢傅堂。”

〔麒麟儿〕 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

〔天麟〕 唐·李商隐《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野鹤天麟,绝比伦于朝右,髯参短簿,困拟议于军前。”

〔天上麒麟〕 宋·范成大《次韵徐提举游石湖》:“天上麒麟翰墨林,当家手笔擅文心。”

〔天上玉麒麟〕 元·耶律楚材《和裴子法见寄》:“天上玉麒麟,英才可珍惜。”


猜你喜欢

  • 为丛驱雀

    同“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聊斋志异.恒娘》:“朝夕而絮聒之,是为丛驱雀,其离滋甚耳!”见“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词语为丛驱雀】  成语:为丛驱雀汉语大词典:为丛驱雀

  • 泉洒面

    参见:水洒面

  • 幽人贞吉

    《周易.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唐.孔颖达疏:“履道坦坦者,易无险难也。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履卦》所谓“幽人贞吉”意思是说幽隐之人能守正得吉。后因用作咏隐士的典故

  • 博望烧屯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博望,古县名,在今河南南阳市。东汉末,曹操派大将夏侯惇等进攻博望。先主刘备设下埋伏,把屯

  • 鬓成潘

    源见“潘安白发”。借指头发早白。宋吴文英《木兰花慢.重游虎丘》词:“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鬓成潘。”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民间传说中道家的八位仙人,历来说法不一。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里,确定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八人。传说他们过海时,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

  • 向生赋

    同“向子赋”。宋赵师秀《哀山民》诗:“虚名楚客招,终感向生赋。”

  • 掷果潘郎

    同“掷果潘安”。唐司空图《冯燕歌》:“掷果潘郎谁不羡,朱门别见红妆露。”见“掷果潘安”。唐·司空图《冯燕歌》:“~谁不慕,朱门别见红妆露。”【词语掷果潘郎】  成语:掷果潘郎汉语大词典:掷果潘郎

  • 履籍

    《荀子.儒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下之籍,听天下之断。”后因以“履籍”谓登天子之位,继承帝业。章炳麟《宋武帝颂》:“上称高号,履籍不㝌,比皇轩辕。”【

  • 斩祛

    《左传.僖公五年》:“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注:公,指春秋晋献公。寺人,即宦官;披,人名,即勃鞮。蒲,晋地名,在今山西?县西北)。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注:校,抵抗)。’乃徇(注:当众宣示)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