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

淮南子.人间训》:“塞上之人,有善术(指阴阳五行等方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就)不能为福乎?’居(过了)数月,其马将(带引)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坠而折其髀(股上大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控弦(拉弓射箭)而战,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指都得到保全)。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变化无穷),深不可测也。”

“塞翁失马”的故事,从祸福反复转化中,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矛盾是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的。其中所包含的祸福无常的“不可知论”和“宿命论”思想,则是应当摒弃的。

后以“塞翁失马”常比喻暂时受损失,却因此而可以得到好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宋.文天祥《山中感兴》诗之二:“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意指时局紧张,身居深山也未必能免祸。


主谓 比喻人的福祸可以转换,坏可能变好,好也可能变坏,常与“安知非福”连用。语本《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宋·陆游《长安道》:“士师分鹿真是梦,~犹为福。”△用于失物或失意时的自慰或安慰他人。→福祸无定 时来运转。也作“塞翁得马”、“失马塞翁”。


【典源】《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bi),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今译】 边塞上有位老翁,家中马跑到胡人那边去了,人们都来慰问,老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过了几个月,那马带着胡人骏马又跑了回来,人们都来庆贺,老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祸呢?”家中有许多良马, 他儿子好骑,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人们又来慰问,老翁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又过一年,胡人大举入侵,青壮年都去打仗,边塞的人,十之八九都战死了。只有他儿子因为跛腿,父子得以保全。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祸福相倚,彼此转化,难以预料。

【典形】 得马、得马失马、偶亡塞马、塞儿坠马、塞马、塞上马、塞上翁、塞翁、塞翁得失、塞翁福、塞翁马、塞翁失马、丧马、失马、失马翁、折足忧、倚伏占北叟、马何预得失、塞叟归驹、塞上归马、得马折足、得马生灾、老翁失马、失马成福、塞上猜、塞上贤。

【示例】

〔得马〕 清·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你既是明知得马非为福。我不过聊试挥锄可拾遗。”

〔得马失马〕 宋·黄庭坚《梦中和觞字韵》:“作云作雨手翻覆,得马失马心清凉。”

〔偶亡塞马〕 宋·陆游《高枕》:“偶亡塞马宁非福,太察渊鱼恐不祥。”

〔塞儿坠马〕 清·归庄《病》:“塞儿坠马宁非福,扶杖看云且放怀。”

〔塞马〕 清·蒲松龄《夜发维扬》:“世事于今如塞马,黄粱何必向遭逢。”

〔塞上马〕 宋·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忘情塞上马,适志梦中蝶。”

〔塞上翁〕 清·俞荔《迂溪草堂初成》:“是非难染溪边石,得失奚关塞上翁。”

〔塞翁〕 唐·杜牧《题白云楼》:“才微分薄忧何益,却欲回心学塞翁。”

〔塞翁得失〕 明 · 唐寅《齐云岩纵目》:“塞翁得失浑无累,胸次悠然觉静虚。”

〔塞翁马〕 清·唐孙华 《闲居写怀》:“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

〔塞翁失马〕 宋·陆游《长安道》:“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丧马〕 唐·白居易 《无可奈何》:“何福非福? 何吉非凶? 谁达此观? 丧马之翁。”

〔失马〕 清·赵执信《人心叹》:“伧父塞翁前失马,痴儿臧谷旋亡羊。”

〔失马翁〕 唐·许诨《泛溪》:“遁迹驱鸡吏,冥心失马翁。”

〔折足扰〕 唐·白居易《放言》 之二:“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词语塞翁失马】  成语:塞翁失马汉语词典:塞翁失马

猜你喜欢

  • 空中咄咄书

    源见“殷浩书空”。形容失意惊讶愤懑的神态。宋陆游《庵中纪事用前辈韵》:“空中咄咄安用书,身外悠悠固难计。”

  • 抱蔓摘瓜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黄台瓜辞》:“高宗武后生四子,长曰孝敬皇帝弘,为太子监国,而仁明孝悌。武后方图临朝,乃杀孝敬,立雍王贤为太子。贤日怀忧惕,知必不保全,无由敢言,乃作《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

  • 唾壶敲缺

    同“唾壶击缺”。宋张炎《台城路.寄姚江太白山人陈文卿》词:“叹千里悲歌,唾壶敲缺。却说巴山,此时怀抱那时节。”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先祖旦釜公《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

  • 仰钻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后以“仰钻”指仰慕钻研前贤的学问。唐张说《齐卢思道碑》:“思若泉涌,文若春华。精微入虚无,变化合飞动。斯固非学徒竭才仰钻之所逮也。”【词语仰钻

  • 去太去甚

    同“去泰去甚”。太,通“泰”。唐刘知幾《史通.世家》:“梁主敕撰《通史》,定为吴 蜀世家,持彼僭君,比诸列国,去太去甚,其得折中之规乎!”【词语去太去甚】  成语:去太去甚汉语大词典:去太去甚

  • 学颦眉

    同“学捧心”。晋戴逵《放达为非道论》:“美西施而学其颦眉,慕有道而折其巾角。”

  • 刚愎自用

    刚愎,强硬固执;自用,靠主观想象行事。刚愎自用,表示傲慢成性,听不进不同意见。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师伐郑,与之订城下之盟。不久之后,晋国以荀林父为将,率军救郑。闻知楚、郑两国已结盟,荀林父就想率军

  • 骑驴上灞桥

    同“骑驴索句”。宋陆游《谢王子林判院惠诗编》诗:“骑驴上灞桥,买酒醉新丰。”

  • 衔石

    同“衔石填海”。唐罗隐《子规》诗:“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梁启超《澳亚归舟杂兴》诗:“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词语衔石】   汉语大词典:衔石

  • 驷之过隙

    《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后用以喻光阴飞逝。《荀子.礼论》:“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主谓 比喻时光飞逝。语出《墨子·兼爱下